最近,“高考工廠”毛坦廠中學又成“網紅”。本來想避嫌不打算出來說話,因為筆者就出生在毛坦廠鎮隔壁鄰縣,但看到一些不明就里的人嘲諷聲四起,忍不住出來說兩句:不管你欣賞還是不欣賞,毛坦廠中學仍是當下中國偏遠農村最佳教育模式。別指責我把話說得激烈,我就住在人大附中附近,孩子在“海淀牛校”上高中,兩邊情況都清楚。
評價任何事物事件,必須放在其時代背景和所處環境進行衡量,脫離具體背景和環境進行對比評價毫無意義。拿毛坦廠中學來說,地處大別山區,教育資源、人力資源沒法跟北上廣這些大城市拼,連鄰近三線城市六安乃至縣城都拼不過。試想,假如你是一個名牌師范大學畢業生,你肯定削尖腦袋留京留滬留穗,希望能到省地城市,再不濟留縣城吧,很少有人愿意到毛坦廠大山里工作安家。所以,在大別山里的農村中學,師資力量天然無法跟大城市PK。人常說,笨鳥先飛。既然無法在知識、教學能力上比,只好退而求其次,多花功夫硬磨。所以,就出現了毛坦廠中學的“魔鬼訓練”——早6點半到晚10點半,中間只有半小時吃飯時間。
毛坦廠中學為什么吸引周邊復讀生蜂擁而來,還因為其嚴格的紀律與管理。不準學生帶手機,所在鎮上也配合不允許網吧、卡拉OK之類的娛樂設施存在,讓學生們靜心、專心學習,外加師資條件比一般農村中學好,成績也還過得去,為什么不去呢?要知道,如今的農村,大部分青壯勞動力都離家到沿海或大城市打工,絕大部分孩子淪為留守兒童。這些做父母的,為了補償不能照顧孩子造成的遺憾,往往經濟上盡可能對孩子大方一些。所以,如今農村孩子一般都有智能手機,上網、玩微信微博、打網絡游戲,跟城里孩子是一樣的。但一個惡果是,由于沒有父母在身邊管教,許多孩子沉溺于網絡之中,有的還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青年人往來,最終墮落成“不良學生”。在此背景下,送到毛坦廠這樣一個“準軍事化管理”的學校上學,不失為許多打工家長們的最佳選擇。
從經濟上說,在城里,許多有錢人往往把孩子送到同樣是封閉化管理的國際學校或貴族化私立學校,但動輒一年十萬數十萬學費,對于農村打工者來說是遙不可及。然而,毛坦廠中學的學費及其花銷,許多打工家長咬咬牙還是能負擔得起的,更何況如今大都只有一兩個孩子。
大城市里的名校呢,把“素質教育”掛在嘴邊,教學時間上也不似毛坦廠那般“嚴苛”,高考出國成績笑傲全國。但是,別忘了,大城市里的名校不僅匯聚了城里最優秀的師資力量,更是把一城之中最優質的生源攏在手中。說實話,筆者在中學和復旦大學教過書,多年經歷讓我深深體會到,人的學習智商真的有高下之分。能上人大附中的這些“牛孩”幾乎不用老師教,老師只用輕微點撥一下即可。如果你把毛坦廠中學老師送到人大附中來觀摩學習,把人大附中一套教學模式帶回去原版套用,絕對會鬧出“橘生淮南”的笑話。此外,不客氣地說,大城市里牛校的出國高考成績并不全是學校本身的功勞,有多少學生不是在外面輔導班上課呢?出國的上新東方,參加國內高考的上學而思,海淀是北京諸多校外培訓機構的發祥地與主戰場,有的培訓機構因此發財成了上市公司。所以,毛坦廠中學孩子家庭的付出,與大城市里牛校孩子們家庭的付出,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不過,這里替家長們說兩句,大家都辛苦,大城市里牛校的家長們也辛苦。
再來說說高考公平的問題。有人指責毛坦廠中學“魔鬼訓練”讓城里孩子倍感壓力,“高考改革”“自主招生”“素質教育”屢屢見諸報端。我認為,盡管有這樣或那樣的毛病,高考制度仍是目前中國社會較能凸顯社會公平、打通社會階層的人才遴選制度。從制度設計和操作來說,任何人在考分面前一律機會平等,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是富豪還是乞丐。
在當今環境下,所有的“自主招生”“加分”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都不能令人放心。農村人沒關系沒資源,你看有多少“自主招生”招錄了邊遠鄉村的孩子。難道鄉村孩子智商就比不上城里孩子么?非也。我認為,同樣一個民族,“牛孩”聰明人的比例在各地區大致是相同的,不管是鄉村還是城市。不同的是,由于后天環境和教育緣故,同樣智商的孩子城里的考試占優勢。所以,我們常常看到,沒見過世面、懵懂未開的農村大學生往往厚積薄發、后來居上,從一開始普通話、外語都講不好,到后來成為佼佼者。最近,來自湖南農村的小伙子何江登上哈佛畢業典禮演講臺,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對于社會底層青年特別是農村貧困學子來說,努力學習、考上大學等于直接跳出農門跨進象牙塔。也因此,“奮斗改變人生,高考改變命運”成為許多人通過高考實現人生抱負的真實寫照。我甚至固執地認為,很多鼓吹推翻現有高考制度,崇尚西式“自主招生”的人都心懷叵測。我在國外待過多年,深深體會到西方“寬進嚴出”的大學制度的好處。但是,若廢棄高考把西方大學制度照搬到中國,勢必加劇拉關系、走后門的現象,貧寒子弟的求學發展空間必將進一步壓縮。拿毛坦廠中學來說,由于前述原因,很難成批培養出被北大、清華錄取的學生,考上二本的學生比例最高。即便這樣,也意味著這些農村孩子的命運在發生改變,有可能實現社會階層的爬升。想想看,如果考不上大學,孩子們就只有和父輩一樣打工做小生意一條路了。
從央視和海外媒體拍攝的毛坦廠中學紀錄片、圖片中,我們還能感受到人間溫情。一些孩子的奶奶、媽媽陪著孩子在這里度過一段難忘時光。盡管出租房局促,但畢竟能給孩子送去一頓美味中餐晚餐,讓孩子美美吃上夜宵,可以和孩子在一塊。要知道,許多留守孩子只有在高中階段(甚至高三),有母親陪在身邊。城里的家長孩子,能想象嗎?
所以,請再看到類似毛坦廠中學的報道,少一分嘲諷,多一分理解。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