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期間,一則“河南省商丘市9歲女孩張易文參加高考”的報道引發網友熱議,小女孩被網友們冠上“天才”“神童”的稱號,F在,2016年高考成績正式公布。張易文的高考成績單顯示,她這次取得的成績為:語文46分,數學31分,英語(精品課)37分,理科綜合58分,總分172分。(6月28日《北京青年報》)
說實在的,當時看到新聞說河南商丘9歲小女孩參加高考,真的讓人驚訝不已:在中國,又一個“神童”出現了!人們滿心期待這個女孩能一鳴驚人,然而人們等來的卻是一個差得遠的172分的高考成績。當然,172分也不能算少,到底還是有成績的,但是這樣的考試畢竟沒有太大的意義,F在的考試方式,選擇題較多,隨便選一下,都能得分。172分算個什么水平,對于一個炒成“神童”“天才”的考生來說,很難說得過去。
一個沒有參加義務教育,一直在自己父親辦的培訓學校讀書的9歲女孩,她本人和她的父親,都應該清楚她是怎樣的水平,雖然不能準確預測到自己能考到什么樣的分數,但自己的實力應該是知道的。為什么并非“神童”偏偏以“天才”的姿態走向考場呢?這固然是一種勇氣,但從另一個角度說,也是無知的表現——無知者無畏。從報道看,并非小女孩執意要參加高考,而是女孩的父親讓女兒參加高考的,他表示參加高考目的不是炒作,而是為了“引發大家對傳統教育的反思”。
對于這個成績,張易文的父親張民弢應該是能想到的,但他為了“引發大家對傳統教育的反思”,不得不讓女兒“斗膽”一試,在他眼里,只要9歲的女兒能到考場就已經“技壓群芳”成為翹楚了,他哪里想到霸王硬上弓后的尷尬。據說,接下來他們會好好準備,來年讓女兒繼續參加高考。這架勢是讓世人看看,他的孩子一定要趕在18歲以前上大學。
今年考不上,明年還會參加。這當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對一個孩子來說,家長拔苗助長式的教育方法,極易把孩子拖入考試的深淵。欲速則不達,急于求成,弄不好會適得其反。教育的方式很多,在家讀私塾也是一種方式。嘗試不同的教育方式沒有錯,但要參加高考,必須準備得充分一些,必要的課程要讀完,不能以為年齡小了參加高考就了不起。高考不是看誰的年齡最小,高考最終要看分數,如果明明沒有把握考出好的成績,反而以“神童”的面目出現,到頭來,那一百多分的考試成績就成了人們的笑柄。
為什么會這么早讓孩子參加高考?到底想證明什么?無非是想挑戰傳統教育證明私塾教育好,想證明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可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私塾教育也并非靈丹妙藥,9歲女孩參加高考成了貽笑大方的一場鬧劇。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