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在從達州到成都東的D5185次動車上,八旬老人李某,準備到華西醫院看病,因節后人多只買到達州到營山座位,后借座鄰座。到南充后,被剛上車的年青貌美女大學生“請”起來,老人女兒懇請能否擠一擠,被拒。老人挽扶著往后走,后面兩排年輕人同樣充耳不聞。大約5分鐘后,前面一中年男子將老人讓到自己位置。老人女兒說:“年輕人啊,應該多學學。”結果遭到美女反擊,“坐自己位置錯了嗎?!”(5月4日《華西都市報》)
四川動車上的讓座事件重新把“道德綁架”這一社會現象擺在公眾面前。反觀這幾年類似事件,未讓座者承受的輕則是謾罵,重則便是對方的拳打腳踢。在驚嘆被讓座者道德低下的同時,更應該看到的是換位思考的匱乏和社會文化的“滑鐵盧”。
在本次事件中,老人女兒的一句“年輕人應該多學學”,讓筆者深感無奈。試問有多少人愿意將花100多元買的動車座位讓予他人?按票就坐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老人身體不適可以理解,但讓座亦應當建立在對方情愿的基礎之上,同意讓座就以感激的態度對待,若是不同意便要被冠以“沒人性”或“不懂事”的名頭,這樣不考慮他人感受的道德綁架實在是令人寒心。
細想之下不難發現,這或多或少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助人為樂”思想有關。但當下,“助人為樂”似乎有些變味,它不再是發自施助者的內心,而是出自被助者之口。它仿佛變成了無法拒絕的要求,戴著中國傳統道德的美麗面紗進行道德綁架。事實上,對他人進行道德綁架本身就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道德綁架不僅傷害了施助者,更是在精神層面上打擊了整個社會,阻礙了社會文化的建設。
此時,筆者不禁想起了一部名為《搜索》的電影,一位身患癌癥晚期的女青年因為沒有在公交車上給一位老人讓座而被道德綁架,承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嚴酷對待。如果說老人是需要幫助的人,難道身患絕癥、病痛纏身的她就不是嗎?導演以諷刺的手法揭露了道德綁架的強大影響力,也對整個社會提出了換位思考的呼吁。
在日本,讓位給長者被視為沒禮貌的行為,這是因為他們不希望造成對方的不便,更不想別人同情,因為這樣的舉動似乎在提醒他們“你老了”,年紀已經大到需要人來讓座。日本長輩也很有個性,他們認為即使你讓座,他也有權利選擇拒絕。
且不說日本不讓座的行為是否與中國傳統文化背道而馳,但如此為他人著想的理念正是眼下中國社會亟需的,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壯大,建設理念中所提倡的“以人為本”,要求我們樹立換位思考的觀念來抑制“自我”觀念的膨脹。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