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系视频在线观看,色综合天天综合网中文,国产口爆吞精在线观视频,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导航

治國理政這三年:文化建設培根筑魂(圖)

2016年01月26日 15:05   來源:東方網   梁江濤

  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這首《念奴嬌·追思焦裕祿》,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習近平同志所作。他曾深情地說:“我是有感而發,直抒胸臆。”這首詞飽含了對焦裕祿精神的敬仰和對焦裕祿同志的追思,既折射了繼往開來者與老一輩開拓者的心靈神交,又可從中看出習近平同志傳統文學的功力。

  春風化雨,百花爭艷。2015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從這樣的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北京文藝座談會既是文化建設的動員令,又是治國理政中文化建設的一次總結。將文化建設列入“五位一體”之中,把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擺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是建立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需要。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這一重要論斷為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指明了方向。

  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2013年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歷史文化名城山東曲阜,參觀考察孔府、孔子研究院并同專家學者座談。他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必須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14年2月,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我們要從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戰略高度,持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作為一項根本任務,切實抓緊抓好。”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北師大看望教職工和學生。他說,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

  十八大以來,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部署緊鑼密鼓,文化惠民工程迅速推進。文化建設的全新理念催發公共文化在全國城鄉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上海市歷來有海納百川的文化精神,這三年在文化建設方面碩果累累,令人刮目相看。“文化上海云”、“文化家常菜配送進社區”、“公共文化萬人培訓”、“文化小陸家嘴”等關鍵詞映入人們的眼簾,它們所帶來的文化大餐令公眾目不暇接,賞心悅目。

  上海的公共文化建設既有全國的共性,更有大都市應有的特色。最大的亮點就是,上海公共文化服務向“智慧化”和“互聯網+”轉型。在各方主體的參與下,上海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實現優質文化資源配送,寫字樓劇場、地鐵音樂會,歷史保護建筑書市、商場藝術展、菜場圖書館等創新文化項目琳瑯滿目,惠及民眾。到2016年底,市民可足不出戶通過各種網絡平臺訪問上海80%的公共文化資源,并像上網購物一樣實現文化產品或服務的自選和消費。

  有一組數據也許能反映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設的新面孔。目前上海共有博物館114家、美術館32家、公共圖書館237座、文化館245座、村(居委)綜合文化活動室5245個、工人文化宮19座、青少年活動中心36所、公共文化廣場100余個,基本建成“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走在全國前列。不難看出,上海公共文化建設積極回應市民對公共文化的新期盼,加快建設與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建設不僅要做好文化惠民的功課,還要使中國文化走出去,融入到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之中,通過人文交流,讓中華文化與世界人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進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

  孔子學院成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2015年10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倫敦為全球第1000所孔子課堂——奧特利爾中學孔子課堂揭牌。他在致辭中指出,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孔子學院是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個重要平臺。作為中外語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橋梁,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為世界各國民眾學習漢語和了解中華文化發揮了積極作用,也為推進中國同世界各國人文交流、促進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中華文化的主旋律,是國學智慧的精髓要義,更是文化自覺自信與自強的中國軟實力。治國理政這三年的實踐告訴人們,中華文化中的精華,蘊含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奮發進發的精神動力。人們期待,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使中華文化所代表的核心價值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浸透力、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鑄造民族之魂,培植文化之根,持久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

(責任編輯:李焱)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