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多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文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應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國文化建設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不完全適應,推進文化建設仍然任重而道遠。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要求我們更加重視文化建設,努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此,需要在實踐中樹立四種理念。
樹立文化建設也是主角而非配角的理念。文化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先進的文化可以拓展人的視野、激發人的斗志,啟發人們去思考、去創造,進而推動經濟、政治、社會全面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文化的發展,就沒有經濟社會的長期發展;沒有文化的繁榮,就沒有經濟社會的全面繁榮。然而,在一些領導干部的觀念中,文化建設常常被視為“綠葉”、當作配角,用來襯托經濟建設這朵“紅花”、這個主角。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文化建設的發展。應當深刻認識到,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文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構成因素,文化建設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所以,文化建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應該也是主角,而不是配角。
樹立文化建設是精神的傳承創新而非純粹物質建設的理念。提到文化建設,許多領導干部會立即想到要多建設一些歌劇院、電影院、圖書館、博物館等,或者多制作一些電視劇、電影、動漫等。的確,這些都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但是,如果僅僅將文化建設等同于文化場館的投入、影視作品的產出、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等物化形式、量化指標,就有失偏頗,背離了文化建設的真正意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建設的關鍵在于培育和塑造適應新時代需要的精神,引導人民群眾樂于創業、善于創新、敢于創造,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強大精神支撐。這就要求我們樹立文化建設是精神的傳承創新而非純粹物質建設的理念,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優良傳統,吸收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有益文化成果,多推出反映時代精神的文化產品。
樹立文化建設要“文火慢燉”而非“速食快餐”的理念。文化能夠影響經濟,但它不等同于經濟,不可能精確地計算出成本和利潤;文化能夠孕育和諧的社會氛圍,但它不是靈丹妙藥,不可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文化建設不會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勞永逸,而應當“文火慢燉”。這就要求我們在文化建設上堅持循序漸進、統籌兼顧、整體推進。一方面,積極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原則,加大文化設施建設力度,創新文化服務方式,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務。另一方面,科學制定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中的獨特作用。
樹立文化建設要“練真功”而非“花拳繡腿”的理念。順應時代要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需要領導干部大力提高推動文化建設的能力。領導干部在文化建設上應摒棄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繡腿”,著力練好真功。具體來說,就是要具備以下四方面的能力:一是對文化發展方向的把握能力。在事關文化發展方向的問題上保持清醒頭腦和敏銳眼光,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二是對文化資源的整合能力。對歷史文化、大眾文化、外來文化等,能夠作出科學判斷,進行有效整合。三是對文化陣地的掌握能力。不斷鞏固傳統文化陣地,積極占領新形式、新形態的文化陣地。四是對文化精品的培育能力。善于策劃,舍得投入,著力打造既有較高思想性和藝術性、又被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精品。
(李鵬程 作者為中共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責任編輯:侯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