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14時30分許,廣西桂林市秀峰區委書記趙生從11樓家里連廊墜下,當場死亡。據公開報道可以發現,這是今年以來廣西發生的第3起官員“非正常”死亡事件,是一個月內國內發生的第7起官員“非正常”死亡事件,是今年以來國內發生的第25起官員“非正常”死亡事件。此外,國企領導“非正常”死亡也屢屢見諸報端。不過,大多死因成謎。(12月1日《中國經濟周刊》)
官員“非正常死亡”,似乎越來越司空見慣。從常理常情來說,人去樓空,原因不明,第一時間定義為“非正常”,符合新聞傳播規律,也不至于誤導輿論——既是為后續調查留下空間,也是尊重事實及當事人的體現。不過,位居高位的官員忽然“香消玉損”,來無蹤,去無痕,地方部門欲說還羞的種種姿態,反倒為街知巷聞的小道流言,提供了四處奔走的空間。
媒體分析了這25人的情況:其中,有2名女性,50歲-59歲人數占60%,其中1人和過度勞累有關,2人為“不慎墜樓”,5人和抑郁癥相關,另有1人為殺人后自殺。其余死亡官員,均未得到官方給出的直接或具體死因。所謂“非正常死亡”,大意是說不是身體原因,而出人意表地離世而去。官員非群眾,知識水平不低,生命意識不差,悄無聲息說走就走,難免令人訝異。當然,地方部門出于各種考量,審慎發言,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以為拖著拖著就遠離了輿論風暴點,然后就可以裝作此事從無發生,甚至堂而皇之信奉某種禁忌規則,借以敷衍民意、應對輿情——這種鴕鳥心理,既有悖信息公開之本,也難以還離世官員以清白之譽。
逝者已矣。公眾盯著官員的“非正常死亡”不放,所尋所追的,不是花邊小道,而是正義與真相。
一則,官員“非正常死亡”,恐怕不能歸于個人私隱范疇,尤其是在反腐高壓之下,必須要在權力程序上,得以清晰表達。因為公眾所擔心的,是少數官員會否以“棄車保卒”的策略,將諸多詭異曖昧的線索,終結在生命的句號之間。二者,從公共治理層面來說,一個通識越發清晰——越是不成熟的官場,越是通行著神秘邏輯。而法治的要義,就是要將一切鬼魅魍魎,統統晾曬在陽光之下。“非正常”背后有著怎樣的“正常規則”,死亡事件究竟鉤沉起了多少敏感話題,還有哪些“不可說”、“不能說”的細節?這些疑問,關乎社會大義,關切規則秩序,不能人為地“點到為止”。更重要的是,沒有下文的“非正常死亡”,公眾很容易將之視為地方部門“有意為之”,權力公信也好,官場生態也罷,都可能隨著不言不語的爛尾新聞而妖異起來。
人總有一死,從概率上說,“非正常”的小概率也屬于正常。只是,在行政深改的背景下,一個官員的命運,尤其是一個離奇死亡官員的命運,往往被公眾視為隱喻著諸多權力生態的標本。讓“非正常死亡”有個正常的解釋、有個經得起時間追問的定論,不僅利于止歇謠言,防止民眾將非正常死亡與見不得人的勾當直接等同起來,也是敬畏生命、嚴肅行政作為之需。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