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政府“蝸居”在老宅里,辦公室十分擁擠,可投資上億元的學校已經建成了當?shù)貥酥拘越ㄖ颇衔∩娇h“窮縣辦富教育”的發(fā)展思路,引起媒體關注。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當?shù)乜h委政府擠在古城區(qū)的老宅里,一間約10平米的辦公室內有三四名辦公人員。而當?shù)貙W校寬敞明亮,多為地方標志性建筑。(11月24日新華網)
回顧新聞,所謂政府部門在簡陋場所辦公的消息,早非個案。但一地之政府擠在狹窄的辦公室里,當?shù)氐膶W校卻成為了地標性建筑,這一幕實在稀少。
對于巍山縣的所作所為,過度的抒情,或許仍不必要,最應被看到的,其實是“學校成地標性建筑”背后的常識。讓學校成為一個城市的地標性建筑,并不是指要把學校建設得格外豪華與奪人眼球,而是指應像巍山縣樣,盡全力把學校建設得現(xiàn)代化,讓教育投資成為當?shù)卣顿Y中的重頭戲。正因如此,關于巍山“窮縣辦富教育”的新聞,值得省思和追問的,其實是兩個問題。一個是,學校為什么可以是城市的地標建筑?另一個則是,有多少城市能夠把學校建設成地標建筑?
在貧困縣里,選擇學校作為當?shù)氐牡貥私ㄖ滞庵档每隙āU\如巍山縣委書記常于忠稱,把教育辦好也是一種很好的扶貧。當學校成為一個地方看起來最體面的建筑,當教育投入成為一地穩(wěn)定的財政支出,此種地標建筑的打造,映射的正是對教育的高度重視,此種發(fā)展訴求的另一面則是對人才的分外關注,長遠而言,必將改變當?shù)芈浜蟮慕洕婷病?/p>
進一步來分析,貧困縣卻成為教育投入的領跑者,看似有些突兀與不合常理,卻并不意外,它其實是驗證了一個久被公眾指出的真相:對地方教育的重點關注和傾斜,從來都非一個可為不可為的問題,而是愿不愿意為之的問題。投入基礎教育雖然能夠惠及民眾,但它們的最優(yōu)與最大價值,卻需要長時間后才能顯現(xiàn)。相對于短期見效、鮮明表現(xiàn)的政績需求,它當然就不被許多富裕地區(qū)的官員所喜歡。
有多少城市愿意把學校建設成地標建筑?放眼全國,基于改革艱難性與投入巨額的因素,大面積的對基層教育的傾斜可能無法實現(xiàn),但它完全可以成為地方的自發(fā)決定和選擇——巍山縣的做法證明了這一點,也襯托出別樣的落寞與跟進乏力。國家級貧困縣巍山縣里學校成為了當?shù)氐牡貥私ㄖ瑢Υ耍切└辉5牡胤绞且牰是要執(zhí)著沉默?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