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凌晨4時25分,哈爾濱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哈爾濱”發布消息,公布“哈爾濱市道外區太古街727號庫房火災基本情況”。通報全文共585個字,其中,“領導高度重視”占去258個字,將近一半,引發熱議。(1月4日人民網)
災情面前,簡單一句“領導高度重視”看似是想給群眾一個交代,但實際上凸顯領導政績的成分要更大些。在哈爾濱這場火災事故中,“領導高度重視”與其說是對處置工作的報道,不如說是替“領導們”向傷者、死者家屬以及公眾所做的政治表態。“重視”是政績嗎?身為一地官員,在災情面前“高度重視”不如“迅速行動”。
一方官員關系人民生活幸福與否或者人命關天的事情,重視難道不應該嗎?還是說“領導重視”是施予民眾的額外“恩典”?這顯然是極為可笑的邏輯。
災情面前,公眾最關心的不是領導口頭上的“重視”,而是傷者的情況,事故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舉措。雖然他們與圍觀者素不相識,可是悲天憫人、生命至上的理念畢竟深入人心,每臨大災大難之時,對人生死存亡的聚焦、對苦難痛徹心扉的關注瞬間油然而生,作為維護社會秩序、拯救國人生命的公共機構,其“重視”理所當然,救援天經地義。因此,公共信息的公開與傳播中,戲份最重的理應是有關災情的種種,而不應喧賓奪主,否則不僅會讓“重視”的主角們被放置到輿論的“烤架”上,還會讓整個政府的救援工作受到質疑,公信大打折扣。
類似的案例這些年并不罕見,有的地方遇到災難就只會生搬硬套“災情形象設計”,虛多實少,避重就輕,在人人都是麥克風和民智水漲船高的時代,這樣的思維顯然不合時宜,常常會弄巧成拙,反而讓那些正常的公共救援、責任擔當失去了輿論應有的尊重和理解,得不償失。
以文字匯報代替工作落實也是許多黨政機關的通病,可事實上,老百姓關心的不是你個人工作的過程以及有多少政績,而是實際的效果,沒有真實的數據、現場的反饋、可見的成效,那跟沒做工作又有多大差別?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