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國門洞開。雙向流動的態勢——中國人出國游覽,外國人來華觀光,我國旅游業呈現一片繁華景象。但是,從2009年始,中國旅游出現逆差,即:中國人的世界游處于持續增長的勢頭,而來華外國游客量則連連下滑。
據中國政府下屬智囊組織中國旅游研究院推算:今年上半年赴海外的中國人比去年同期增長19%,達到5410萬人次;中國人在海外的消費額僅上半年就達到688億美元,全年有可能比去年增加20%,達到1550億美元。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由海外到訪中國大陸、并居住一晚以上的人比去年同期減少2.4%,為2683萬人次;從消費額看,2009年中國首度出現旅游逆差之后,已從40億美元猛增至2013年的769億美元,今年我國出入境旅游貿易逆差突破1000億美元或將成為定局。——中國旅游業,出去的多了,進來的少了;出去花銷大了,進來開支小了,如此逆差,委實令人堪憂!
這些年來,中國已然成為了世界旅游大國,世界旅游組織排名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國是法國、美國、西班牙和中國。其他三個國家進出平衡,同步發展,唯獨中國出現旅游逆差。何以故?值得國人反思。
“達沃斯”的創辦者“世界經濟論壇”定期發布《旅行與旅游競爭力報告》。該報告把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旅游競爭力細化為14個指標。在這些指標里,中國自然資源在144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5位,文化資源排名第15位,這充分說明中國的旅游資源相當好。但是,仍有不少落后因素,如:旅游觀光設施第101名,環境持續穩定性第109名,旅游觀光業親和力第129名。還是說些具體的例證罷——
環境污染確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如久驅不散的霧霾就是非常“趕客”的。據官方統計,今年10月1日國慶節,上午10時升國旗儀式后,天安門地區共清理各類垃圾3.5噸;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為了吸引中國游客,銀聯卡在許多地方都通用,體現了親和友好度,但不少外國人來華旅游卻普遍感覺能取款的ATM機太少,明顯不適應其消費需求;中國不少景區更多精力用于“門票經濟”上(稍微有些知名度的景區門票成倍地漲價),卻忽視了提高接待能力和人性化配套基礎設施,像西方普遍設置的“第三衛生間”在我國旅游景點闕如,給結伴而行卻行動不便的異性游客帶來諸多尷尬;旅游產品的單一化,是中國景區的通病。以北京為例,《中國旅游統計年鑒2013》權威數據是:一個外國人在北京旅游,平均每天花的最多是交通費,在游覽方面的消費僅占5%,在購物方面也只有1/5,這與中國游客在海外“狂購”形成巨大反差。
勤奮一生、思考一生的世紀文化老人周有光在今年10月3日的《文匯報*筆會》上刊文,稱:“我們不能光從中國看世界,更應該從世界看中國”。此言套用于中國旅游業也是完全適用的。倘若說,國人走出國門世界游,是“從中國看世界”,那么,吸引更多的外國人來華觀光,則是“從世界看中國”,兩者齊頭并進,才是我國理想的旅游業愿景,但愿那種逆差早點結束,永不再來。
(責任編輯:周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