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日前報道:煤價下跌未引起采暖費下調,煤熱聯動機制多數城市“空轉”。同時,新華社記者發表評論:《“聯不動”的煤熱聯動咋治?》據新華社消息說,北方大部分地區供暖季即將來臨,而關于“煤炭價格大幅下跌,采暖費價格應調低以減輕居民負擔”的話題在微博、微信以及網站上引發一場大爭論,甚至有人假冒政府名義發布文件,散布采暖費下調的“好消息”,隨后被證實是謠言。希望采暖費下調的聲音不絕于耳,反映了很多居民的心聲,然而,降價的“靴子”卻遲遲沒有落地,煤熱價格變動有何聯系?熱價降不下來是何原因?
煤熱聯動是誰的發明創造?始作俑者是政府部門。2005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頒布《關于建立煤熱聯動機制的指導意見》,其第七條明文規定:“當煤炭到廠價格變化超過10%后,相應調整熱力出廠價格。”新華社記者說,這條規定,迄今唯有相關部門2008年調高采暖費時,用作漲價的依據。據市場監測數據,目前國內采暖動力煤價格維持在每噸430元左右,已較6年前下跌約三成。今年的采暖季,濟南、青島、呼和浩特等多地卻選擇繼續執行6年前的收費標準。
“聯漲不聯跌”是所有壟斷性經營生產部門的一貫做法,并非熱力部門所獨有。價格漲上去了,那就是到嘴的肉。誰見過吃肉的老虎自己張嘴,吐出到嘴的肉?老虎不愿意做的事情,讓壟斷性經營生產部門的人主動去做,幾乎沒有這種可能性。與虎謀皮辦不到,謀老虎嘴里的肉也同樣辦不到。
“聯漲不聯跌”這件事情,粗略說來,至少有三個危害:一是與民爭利。雖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年大幅上升,如同我國糧食年年增產增收一樣穩定,但老百姓收入增長多少不是統計出來的,要見到真金白銀才是真的。從市民微博微信熱傳“采暖費要降價”的“謠言”來看,老百姓在增收艱難的時刻,更加盼望節流,減少一點開支。二是政府信用。明確規定煤熱聯動,還言之鑿鑿“當煤炭到廠價格變化超過10%后,相應調整熱力出廠價格”,結果是“聯漲不聯跌”,信用何在?為了多收幾個錢,搭進去政府信用。信用破產,民心喪失,以后還怎么說話辦事呢?誰還信呢?三是慣壞企業。壟斷性經營生產企業,倘若獲取不當利潤過多,反而不利于企業的科學管理和長遠發展。錢來得太容易了,誰還用費心思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技術創新?這些年,煤水電氣熱等部門,很少聽說有什么管理方面、創新方面的進步,動不動就喊虧,就漲價,與那些市場競爭激烈的行業相比,實在是過得太舒服了。從整體來看,其實是導致了這些企業不思進取和改革。
“解鈴還須系鈴人”。煤熱聯動既然是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提出并要求各地執行,而且也在漲價時作為依據了,那只有請發改委等部門拿出權威和誠意,該約談的約談,該通報批評的通報批評,把降價的事情辦了。黨和人民在關注你們如何依法辦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發改委等部門倘若連自己的規定都不能認真兌現,未免太讓黨和人民失望了。時不我待,坐而論道,何如起而行之?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