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原副市長、增城原市委書記曹鑒燎在過去20多年大搞權錢交易,利用職務收受他人錢物7000多萬元,另有數億元的涉案金額正進一步調查取證。報道稱,他當官更看重的是職位的含金量,再加上熟稔土地市場運作規律,因此他在天河、增城擔任“一把手”期間,大量的土地交易都隱藏著腐敗。(10月20日《第一財經日報》)
據稱,曹對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很有預見性,如果上世紀90年代后期就下海創業,現在很可能已是叱咤一方的地產巨頭。很多人納悶,既然他那么愛財,為何不下海?筆者愚見,但也能從細枝末節中略知一二,或許他已求得“點土成金”的秘術,那便是——“官職”。
實權在手,開發商們趨之若鶩,利益輸送、權錢交易自然不在話下,那不也是要錢來錢,還落個自在逍遙,體面風光。但是,眾所周知,世上本沒有“點石成金”的秘術,那豈有“點土成金”一說。想必也是當官者利令智昏,臆想出來的海市蜃樓吧!
只是,這頂“烏紗帽”的確讓他縱橫官場、商場20多年,呼風喚雨,斂財弄權無數。這一怪象不禁讓人唏噓不已。即使他被權利蒙了雙眼,一人獨大,但是身邊的上下級、同事、朋友怎么也置若罔聞,任由他無法無天、肆意弄權呢?
這不得不引出一個問題,也是房地產領域成為貪腐重災區的根源所在。首先是“家長制”作風,讓權力過于集中,未得不到有效制約。個別官員也就擁有了“點土成金”的“法術”。現實情況是,土地供給權由政府壟斷,政府權力由國土、規劃部門壟斷,部門權力又由主要官員壟斷。似乎官員腐敗程度可以和自己手中的權力成正比。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是“土”,任何公共資源都可化“金”,最終導致腐敗的發生。其次,在集體資產的管理決策中監督缺失,讓掌管土地的官員成為“特權人物”,“體外循環”也成了常態。權力無監管,自然就會像‘胖大海’一樣膨脹。
因此必須不斷加強權力監控,深化用權監督。增加土地交易的透明性,明確交易規則,完善市場運作,從制度層面清理官商勾結的各種積弊,打出一套整治土地貪腐的“組合拳”,還房產界一個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環境!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