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態勢,經濟增長速度為7.6%,比去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其中,第二季度降為7.5%。這是在去年第四季度微弱回升之后的又一次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去年第四季度之前,經濟增速曾經歷了長達11個季度的連續下降。雖然二季度7.5%的增速并不算低,但關鍵是看經濟走勢。展望下半年,消費與出口均難出現較大幅度回升,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增長的局面難以改變。要按照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牢牢把握重大調整機遇,積極有為,創新求進,通過深化改革開放和轉變發展方式來實現穩增長。
一、實現十八大提出的“雙倍增”目標需要有相應的經濟增長速度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同時提出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各翻一番。實現第一個翻番比較容易做到,而第二個翻番難度就比較大了,同時兩個翻番有著密切的聯系。從改革開放35年來的歷史數據看,1978~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為9.9%,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為7.4%,前者比后者快2.5個百分點。從現在起到2020年的8年間,考慮到對國內生產總值使用結構的調整,國民收入分配向居民傾斜,經濟增速比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至少應高1.5個百分點,否則,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十年翻番的目標是不可能的。十年翻一番要求年均增速不能低于7.3%。由于前兩年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比較快,后8年最低要保持在7%以上,經濟增長速度必須比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略高一些。經濟增長與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長不可能完全同步,因為,經濟增量要扣除社會積累,還要考慮人口增長的因素。如果經濟增長速度過低,就難以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十年翻一番的戰略目標,對此我們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當然,如果在一兩年之內速度略低一點,通過結構調整為今后的較快增長奠定基礎也是必要的。十八大提出的“雙倍增”的目標是中國共產黨向全黨全國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實現這個目標不能有絲毫的懷疑和動搖。我們應當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八大精神上來,通過開創性工作和加倍努力,為實現十八大提出的戰略目標作出貢獻。
去年我國人均GDP達到6090美元,再用十年時間,實現人均GDP翻一番,到2022年召開黨的二十大的時候,人均GDP就可達到12000美元,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從國際經驗來看,目前我們正處在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艱難爬坡階段,這就需要通過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以經濟轉型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
二、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釋放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
保持適度的經濟增長速度,實現“雙倍增”的目標,是完全能夠做到的。關鍵在于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將經濟增長的潛力釋放出來。對照發達國家的經驗,分析我國的實際情況,潛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通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實現經濟增長由投資和出口驅動為主向消費驅動為主轉變。我國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具有巨大的潛力,目前正處在由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升級的階段。要通過收入分配結構的調整,提高廣大居民的購買力。如果用五年左右的時間,使居民消費率由現在的34%提高到50%,每年增加的消費性需求可達8萬億元左右,這將對經濟增長產生無與倫比的強大拉動力。現在迫切需要通過改革把這種需求呼喚出來。十八大提出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使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們從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入手,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不僅可為經濟增長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而且能使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得到貫徹落實。
第二,推進“營改增”稅制改革,為第三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下半年,國務院將全面推出“營改增”的稅制改革。試點經驗證明,這項改革可使第三產業的稅負下降三分之一左右,并促使試點地區和行業新創辦企業迅速增加。如果今明兩年內能夠使“營改增”的改革全面到位,第三產業必將出現一個爆發式的增長。如果能夠通過第三產業的發展,使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例由現在的36%提高到全世界發展中國家50%的平均水平,那么,將新增就業崗位1億1千萬個,這樣的大好事亟待各級政府來做。
第三,改革科技教育體制,激發創新活力。黨的十七大提出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幾年來,政府和企業的研發投入大量增加,科研成果開始成批涌現。特別是國際專利申請量迅速增加,同美國的差距迅速縮小。2010年美國申請國際專利的數量是我國的6倍,2011年降為3.6倍,2012年降為2.8倍。照此發展下去,到“十二五”末,我國申請國際專利的數量有可能趕上或超過美國。目前還有兩個領域擁有創新的巨大潛力,一是國有企業,二是大學。去年國資委發出了關于發揮國有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骨干和帶動作用的若干意見,提出將國有企業技術創新成果的價值列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考核范圍之內,這對建立國有企業創新激勵機制將產生深遠影響。大學擁有大批年輕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資源,通過建立競爭機制,提高大學科研水平和培養創新人才的能力,大學應當成為創造技術專利的生力軍。以自主創新帶動產業升級,將有力地推動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消耗向主要依靠技術進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轉變。
第四,改革城鄉管理體制,釋放農村勞動力潛力。未來十年,我國能不能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關鍵取決于三農問題的解決,取決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能不能大幅度縮小。必須按照城鄉一體化的要求,促進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使農民對承包地、宅基地、林地、草地的用益物權轉變為財產性收入的主要來源。浙江省嘉興市的經驗證明,在土地確權頒證之前,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為3.8:1;土地確權頒證之后,收入差距迅速縮小到1.8:1。通過土地經營權有償轉讓,大大加快了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現在農業勞動力尚有2.8億人,人均耕種6.4畝地。再經過十幾年的努力,轉移出一億多勞動力是有可能的。要通過減少農民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增加農民收入。
第五,改革金融體制,釋放資本潛力。我國M2已超過100萬億元,銀行金融資產已超過160萬億元,外匯儲備已達3.3萬億美元。由于金融體制改革滯后,資本流動性差,資金市場仍然處于賣方市場。必須通過放寬準入,允許民間資金發起設立各類股份制的小型金融機構,培育競爭主體,才能使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同時,要建立地方性金融監管機構,建立存款保險和貸款保險制度,為利率市場化創造前提條件。要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發揮股票市場籌集資金、選拔企業和財富分配等方面的功能。要利用好外匯儲備,通過資本輸出帶動商品勞務輸出,保持出口的旺盛增長。通過國際并購獲取短缺的能源資源和科技資源。挖掘資本潛力,能夠滿足經濟增長對資金的需求。
第六,改革土地制度,釋放土地潛力。我國城鄉建設用地達22萬平方公里,其中村莊建設用地17萬平方公里,許多都是空心村。通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可節約占地1億畝以上。關鍵在于改革土地管理制度,真正使土地成為可流動的生產要素,從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第七,改革生態體制,使環保產業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和經濟增長點。今年年初出現的大面積霧霾天氣是長期累積的結果。目前,我們在個人消費品和生產資料方面已經供過于求,但是公共產品仍然供給不足,包括清潔的空氣、干凈的水。政府要把提供清潔的空氣、干凈的水作為公共服務的重要職責。通過改革生態體制,強化污染物排放的標準和監督。目前治理大氣污染的技術已經成熟,脫硫脫硝除塵的技術裝備國內都已經能夠生產,關鍵是要求所有企業都把脫硫脫硝除塵的設備裝上并保證常年運轉,增加的成本可以轉化為公共產品的價值。這樣,增加環保投入就可以創造GDP、創造利潤和增加就業,環保產業就能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和經濟增長點,在建設生態文明中實現穩增長。
上述七大改革釋放七大潛力,足以在未來10年內保持經濟8.5%以上的增長速度。
三、下半年應通過擴大內需實現穩增長的調控目標
從近期來說,下半年實現經濟增速的止跌回升從而保持健康的發展勢頭,已成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這里需要解決一個認識問題,即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越是在經濟困難的時候,越是需要發揮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的作用。美國、日本正是由于發揮了政府干預經濟的作用,今年以來開始出現明顯復蘇。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府不應捆著自己的手腳,該出手時就出手,更不能受一些自由市場經濟理論的干擾。2008年年底出臺4萬億元投資計劃,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如果沒有4萬億投資,經濟增速將下降到2%左右。4萬億投資中大部分用于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將留下一批優良資產。當前在需求不足的情況下,應當毫不動搖地通過財政政策引導,實施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有效措施。具體來看,以下幾個方面可作為引導投資的重點:
一是加快城際高鐵和城市地鐵的投資。目前,城市化已進入以高鐵引導城市布局和經濟發展的時代,即在300公里范圍內,可形成1小時商務圈。高鐵技術是國人的驕傲,我們應當抓住時機加大投入,盡快形成高鐵網絡。目前,鐵路建設有2萬多億元債務,不必為之擔憂。只要將鐵路資產重新評估,2萬億元債務在鐵路總資產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且在鐵路快速建設階段出現一些債務是正常的。5~10年之后,投資效益將會得以釋放。要通過股權融資實行投資多元化,通過發行中長期債券和貸款證券化,引導社會資金進入鐵路建設領域,解決鐵路建設對資金的巨額需求。
二是加快新農村建設。把工業園區、農業園區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結合起來,使工業化、城市化與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農民進入新型社區后,交出原有的宅基地,可節約用地,形成開發商、農戶和政府之間利益共享的機制,把農村新型社區建設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的動力源泉。
三是擴大城市公共服務建設。重點解決進養老院難、入幼兒園難和停車難等社會問題。通過特許經營權的方式把社會資金引導到公共服務建設上來。在農民工聚集的城市,應當把為農民工建公租房納入保障房建設范圍,逐步使農民工及其子女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務。
四是對大宗進口物資實施以產頂進。目前,石油進口已占國內銷量的52%。我國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有成熟的煤制油技術。通過發展煤制油產業,包括間接液化和直接液化,可有效降低對石油進口的依賴。我國對二甲苯(PX)進口已占國內市場的60%以上,主要從日韓進口,價格由外企控制,石化產業的利潤開始向PX集中。應當選擇一些人煙稀少的島嶼,集中大規模建設現代化的PX項目,盡快結束PX大量依賴進口的局面。我國大豆進口量已達5千萬噸,在新疆北疆地區仍有大片土地適宜種植大豆。通過國家支持擴大國內大豆種植面積,減少一些進口量,是難得的投資領域。我國集成電路進口用匯已超過石油進口用匯,應圍繞集成電路的研發和生產組織產業集群,把科研機構、生產企業和用戶結合起來,爭取盡快有所突破。
同時,還要通過財政政策引導銀行貸款和社會資金,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使財政資金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落實國務院關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十條意見,努力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有機統一。
(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
(責任編輯:李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