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系视频在线观看,色综合天天综合网中文,国产口爆吞精在线观视频,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导航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轉變發展方式關鍵在深化改革

2013年05月24日 10:03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按照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到2022年中國將進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經濟總量也有可能趕上或超過美國,這要求中國要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只要各方能夠凝聚改革共識,改革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同時通過改革來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激發消費、第三產業、科技、勞動力以及資本等方面的潛力,就能保證未來20年繼續平穩較快發展。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如果按這一要求的增長速度測算,那么到2022年,我國的人均GDP就可以達到世界銀行規定的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的分界線12000美元以上。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將進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我國經濟總量也有可能趕上或超過美國,這對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然而這也意味著,達成這一目標之前的10年將是艱難爬坡的10年。根據世界許多國家的經驗以及世界銀行的課題研究,發展中國家達到人均GDP3000美元到5000美元比較容易,但是想從5000美元再往上躍升到12000美元就非常難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世界上有幾十個國家人均GDP都達到了4000美元至5000美元,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真正能夠走上高收入國家臺階的也就是幾個國家。

  我國經濟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一定不能用老經驗老辦法來解決新問題。未來10年我國遇到的問題都將是前30年沒有遇到的,這就需要通過改革,通過轉變發展方式來解決。此外,經過過去30多年的發展,我國在社會領域積累了很多矛盾,包括收入分配不公、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等。解決這些矛盾,也要靠改革。

  (一)

  轉變發展方式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通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實現經濟發展由投資出口驅動型向消費驅動型轉變

  2010年至2011年我國的投資率上升到49%,最終消費率下降到48%,投資率高于最終消費率一個百分點,這種狀況全世界獨一無二。為此,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促進經濟發展,必須增加消費,調整投資和消費的比例關系。

  從生產來看,產能過剩是當前經濟運行中最突出的矛盾。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使發達國家市場疲軟,削弱了對中國商品的進口能力,更進一步加劇了國內產能過剩的矛盾。產能過剩的問題要從認識的根源上來解決。這個根源就是,長期以來老百姓收入的增長跟不上生產擴張的速度,消費能力趕不上生產擴張的速度。這樣就出現了嚴重的全面的產能過剩。只有認識到這個根源,才能痛下決心對投資和消費的關系作一個大幅度的調整,通過增加消費,調整投資和消費的比例關系。

  從分配來看,我國大部分是由企業來決定職工的工資。企業在分配中當然愿意多留點利潤,壓低工資,這樣就從一定程度上造成總體居民收入增長速度低于GDP的增長速度。所以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兩個同步: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未來,在收入分配上必須有大幅度的調整,要讓老百姓的工資增長快一點,口袋里的錢多一點,讓更多的人買房子、買車,出去旅游,搞文化消費,讓自己的子女接受好的教育。

  此外,提升消費還需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發展滯后是我國國民經濟中長期存在的問題。現在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是43%至45%。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只有34%。而全世界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平均水平是62%,發展中國家是50%。分析起來,我國第三產業發展長期滯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稅制不合理。第三產業實行營業稅,工業實行增值稅。營業稅的稅負比增值稅的稅負平均重三分之一左右。其實,一個國家要有發展前途,關鍵看是否重視群眾性創業,是否為小微企業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去年我國已經在多個城市進行第三產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試點,主要在交通運輸業、物流、科研等行業鋪開,效果非常明顯。如果這個改革能夠盡快在全國推開,第三產業一定會出現一個爆發式的增長。而如果通過第三產業的稅制改革,經過5年的努力,我國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的比重由現在的34%提高到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50%,就可以創造1.1億個就業崗位,這樣消費自然也就增加了。

  (二)

  除了要進一步激發消費的潛力和第三產業的潛力,轉變發展方式還需要通過改革激發科技、勞動力等潛力

  一是激發科技潛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近年來,我國各級科研經費大幅度增加,投入比例已占GDP的1.89%,科研投入總量已經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而且投入的成果已經初步顯現,其中一個標志就是申請專利的數量大幅度增加,2012年在國內申請專利的數量已經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國際專利申請量同美國相比,2010年為1︰6,2011年已變為1︰3.6,2012年則為1︰2.7,照此速度發展下去,到“十二五”時期末,我國有可能趕上或超過美國。民營企業已成為自主創新的一支生力軍,專利申請量占全國的67%。目前仍有兩大領域的創新潛力亟待發揮。一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集中了大量優秀人才等科技資源,國資委制定了關于發揮國有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骨干和帶動作用的若干規定,提出將技術成果作為無形資產納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考核內容,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相信這個文件的貫徹落實,將會激發國有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另一個領域是大學。目前,中國的大學跟發達國家的大學在創新能力上差距很大。破解這一難題,關鍵就是改革教育體制,引入競爭機制。現在一個好的勢頭是,據計算,到2015年我國大學招生就要由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階段,到那個時候,大學招生就是學生挑學校了,有一些學校可能因為招不來人自己關門。有了這樣的競爭機制,我國的大學才有可能變成一個真正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學校。

  二是激發勞動力以及資本的潛力。未來10年,我國要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面臨的最大難題是提高目前農村7億人口的收入水平,盡快解決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拉大的問題,從而有效激發勞動力以及資本潛力。現在我們的城鄉收入差距是3.2︰1,光靠城市居民的收入提高來進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是難以實現的。據研究,全世界進入高收入行列的國家和地區,一般都具有3個條件:第一,城市化率達到70%左右;第二,農業勞動生產率接近或者超過第二、三產業的勞動生產率;第三,農民的人均收入接近或者超過城市居民的收入。我國現在農業的勞動生產率只有第二、三產業的28%,農民的人均收入只有城鎮居民的31%,所以不消除勞動生產率的巨大差距是難以提高農民收入的。提高勞動生產率就要搞現代化、集約化農業。

  可喜的是,我國農業現代化正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第一,勞動力轉移有出路。目前我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開始向東南亞轉移,我們應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加快農業勞動力向非農業轉移,從而消化農村富余勞動力。第二,社會資金大量富余。農業現代化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個投入不能只靠政府。改革開放30多年的經驗證明,哪個領域對社會資金開放,哪個領域發展就有活力。農業現代化如果不能引入社會資金將會遙遙無期。第三,市場對優質綠色農產品需求旺盛。現在農產品只要有質量信得過的品牌,即使價格高一點城里人也愿意買。只有搞現代化的大農業,搞合作社,搞農業公司,搞家庭農場,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第四,農機的生產能力完全能夠滿足農業現代化的需要。因此,我們要抓住現在這個機遇推動農業現代化,特別要通過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加快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從而有效激發勞動力以及資本的潛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 鄭新立)

(責任編輯:武曉娟)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