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旺盛幻覺、投資潛力幻覺、外貿恢復幻覺,三大幻覺的實質是,我們過去的發展方式仍然可以適用于未來。
當前,各方面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都有很迫切的要求。但我們也注意到,深入到發展方式轉型的具體問題上時,不少人仍然還存有幻覺。如果不能盡快打破幻覺,發展方式轉型很可能“只說不做”,難以有實質性進展。具體而言,有三大幻覺。
幻覺之一,消費旺盛幻覺。有學者認為,在中國消費不足可能是個偽命題。近5年(2003年-2008年)我國消費支出年均增長15%,而同期美國的消費支出年均增長僅約6%。只是因為我們投資率高,所以顯得消費率低。因此,一個基本結論是,中國的消費旺盛。但現實情況是,無論是與國際水平還是歷史比,當前我國的消費率均呈現明顯偏低狀態,尤其是農村消費潛力尚未釋放,消費不足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幻覺之二,投資潛力幻覺。過去30年我國的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人認為,未來30年由于巨大的投資潛力,中國還有可能保持過去的高速增長態勢。例如,我國的城市化還不足50%,城市化潛力能夠帶來巨大的投資空間。再如,我國產業升級所需投資巨大,僅在低碳經濟方面,我國“十二五”期間至少需要2萬億投資。其結論是,投資增長潛力足以保障未來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對于這一幻覺,需要提醒的是,無論什么投資,最終需要轉化為消費,投資潛力的巨大并不能說明經濟繁榮,尤其是在產能過剩的時期,這一點更為重要。
幻覺之三,外貿恢復幻覺。有學者預期,后危機時代外貿出口形勢將很快恢復。2010年中國進出口將延續增長態勢,進出口可能會分別實現超過10%的增長,恢復到2008年的貿易總額水平。此外,我國的外貿依存度走高符合世界普遍趨勢,不能把外貿依存度等同于經濟風險。但是,從國際金融危機看,對中長期我國的外貿形勢可以作出三點判斷。第一,后危機時代外部需求的萎縮將是中長期的;第二,即使全球市場需求能夠恢復,也不是原有規模和結構上的簡單恢復;第三,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經濟增長不能長期建立在外需基礎上。因此,對外部環境抱有幻想,是比較危險的。
三大幻覺的實質是,我們過去的發展方式仍然可以適用于未來。僅從宏觀經濟角度看,似乎可以成立。全球金融危機尚未過去,2010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速就有望超過11%,CPI增長2.5%。這個“高增長、低通脹”的格局無疑弱化了發展方式轉型的必要性:即然經濟還能保持良好態勢,為什么要轉型?轉型有可能帶來經濟增速的下降,誰愿意承擔經濟增速下滑的風險?
應當說,持這種理念的人大有人在。尤其是某些地方政府的領導,很難在增長與轉型中作出明智的選擇。但從當前經濟社會暴露的矛盾與問題看,以下兩點判斷可能極為重要:第一,仍然堅持增長優先,有可能喪失轉型時機。未來3-5年宏觀經濟有可能是兩位數的高速增長,但由此留下未來20-30年發展的隱患。在三大幻覺下,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并不是沒有。第二,堅持轉型優先,未來3~5年可能是8%左右的中速增長,但可以為未來20-30年高速增長奠定基礎,形成新一輪繁榮期。
做好這道選擇題的關鍵是,能否打破三大幻覺,真正認識發展方式轉型的現實緊迫性。我以為,推進發展方式轉型,勇氣比智慧更重要。如果各級政府缺乏推進發展方式轉型的勇氣,不敢在發展方式轉型上采取一些實質性的動作,轉型就很容易流于形式。而要積累發展方式轉型的勇氣,就必須在一些基礎層面的制度上作出相應的調整。例如,以GDP為導向的干部考核機制能不能有實質性的轉變,使各級政府從“增長與轉型”的兩難選擇中擺脫出來,一心一意促轉型?再例如,中央地方的財政關系能不能有大的調整,改變當前地方政府事權與財力不匹配進而過于依賴地方經濟增長的格局?
作者系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責任編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