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所中學實名推薦的學生已經陸續產生,從南師大附中高三學生匡超成為推薦上北大的第一人后,南開中學和巴蜀中學先后公布了校長實名推薦學生,入選的學生毫無意外都是最近幾次考試中的前一兩名。對此,南開中學校長宋璞感慨道:“非不能也,是不敢也!”巴蜀中學校長傅唯泉則表示:“我個人的特別推薦權是留給那些偏才、怪才的,但是這一屆高三學生中沒有這樣的人才,我們只能按考試分數來進行推薦。”(11月22日《重慶晚報》)
不必再等到39所中學全部公布推薦生名單,基本可以認定,所有的推薦生不是考試成績年段第一名就是第二名,總之,都是應試的高手,除此之外,附帶提及幾句:該生不僅歌唱得好,舞也來得。當然,也基本可以肯定,他們當中是不會有“現代吳晗”和“當代錢鐘書”的。這不僅因為吳晗只有一個,錢鐘書也是,眼下的教育體制本身就決定了難以造就這樣的奇才,而且即使出現了這樣的人才,北大敢不敢錄取是另外回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中學校長沒這個推薦膽量。
這樣一來,北大當初推出這一招生新政時向社會各界承諾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期望通過校長推薦一批怪才、偏才來破解應試教育的困局,看來要落空了。事實恰恰相反,這一創新之舉不但未能撼動現有的應試教育格局,反而加劇了應試教育的傾向。同學評價匡超是“文科生里他理科學得最好,理科生里他文科學得最好”,這次推薦上北大的三名巴蜀中學學生陽盼、袁瀟和韋宇丹,最近幾次考試的分數排名都排在全校第一名或第二名,南開中學推薦上北大的三名學生李雷、郭采薇和鄧思圓,都是全年級考試成績的第一或第二名。他們無一例外都是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頂尖高手,而北大將要錄取的就是這樣的人才。
也許北大會說這有違他們的初衷,但我說,這正中北大的下懷。這從選擇推薦學校的過程和結果中可見一斑:北大在400余所申請中學中確定的39所中學,大多數分布在東中部發達地區,且基本上集中在省會城市,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和廣大農村中學,少有入選。這些學校之所以被選中,一個關鍵指標是它們歷年的高考升學率特別優秀。這不是明擺著告訴人們,北大并不指望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和農村中學推薦那些特別能吃苦耐勞、樂意助人、勤儉樸素、意志堅強但考試成績稍遜的學生,而是希望這39所學校推薦那些學習成績特別優異、在上述諸素質中哪怕稍遜于那些農村學生的的考生。
這叫掛羊頭賣狗肉,正如一位家長一針見血地指出的那樣:“我感覺這兩所學校(另一所指清華)競爭非常激烈,所謂校長實名推薦,并不能選出什么特別的人才,只不過是北大的一個提前掐尖計劃而已。”原來,其實際意義不過如此:讓一些原本可以通過高考進入北大的考生免試提前進入而已,至于“不拘一格降人才”“破解應試教育的困局”,扯扯淡罷了。
事實證明,既然校長實名推薦已成為一場秀,接下來就該考慮:蘊含著加劇教育不公、社會不公和應試教育三種負面影響的校長實名推薦是否有必要再試行下去,或者該考慮如何完善這一招生改革,請北大給出一個答復。
(責任編輯:李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