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2”到來之際,有媒體盤點了“雙12”網購糾紛熱點案件,有人網購女包收貨后申請“僅退款”,有人用高仿置換正品賺取利差,最終受到法律懲罰,給“羊毛黨”提了個醒:切莫貪圖一時之利而以身試法,否則將追悔莫及。
觀察近幾年“羊毛黨”所作所為,會發現其行徑遠不止侵犯商家權益這么簡單。
上個月,“‘雙11’過后,女裝退貨率達歷史高峰”引發熱議,居高不下的退貨率讓不少商家叫苦不迭。對此,江蘇省消保委表示,高退貨率致使包裝及物流成本大幅增加,并且存在部分消費者惡意退貨“薅羊毛”的現象,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甚至出現商家欠款“跑路”事件。長此以往,勢必對整個電商生態造成沖擊,阻礙行業健康發展。
最近,不少消費者發現“運費險”服務沒有了,背后原因既包括有消費者利用“僅退款”“七天無理由退貨”“運費險”等系列服務“爆買爆退”,導致高退貨率;更直接的,“運費險”本身也引來了不少人“薅羊毛”——“羊毛黨”看到了運費險賠付和快遞之間的差價,會選擇最便宜的快遞寄送商品,比如實際運費是8元,運費險賠付13元,一單就可以“薅”5元。為了避免被系統監測到異常退貨行為,他們還會用軟件注冊大量虛擬電話號碼,在電商平臺上批量下單退貨。有人就用這種辦法,在8個月內騙取了100多萬元理賠保險金。經過多年發展,薅“運費險”已經形成隱秘產業鏈。也難怪退貨越方便,部分商家越焦慮。
“羊毛黨”濫用權利、過度維權,惡意退貨困擾行業發展,部分商家關閉“運費險”服務,三者之間孰為因孰為果、相互影響程度如何,目前還未有定論。但“春江水暖鴨先知”,一旦商家從實際中感受到其中關聯,哪怕難以名狀,也會做出應對,就像現在,許多商家以推行預售制、取消運費險等方式,希望減少高退貨率沖擊、避免被“羊毛黨”惦記,然而這也會抬高普通消費者網購成本。原先用來消除消費者后顧之憂、促進交易達成的種種服務措施,如今出現部分退行,讓人惋惜又無奈。
這不啻一種提醒:“羊毛黨”的破壞是連鎖式的。也正如專家所說,表面上看是部分消費者在“薅羊毛”,從根本上來說,是由于數字技術、數字倫理法規和網絡素養等發展不同步導致的失序問題。出路則在于,有關部門依法嚴懲“羊毛黨”,平臺不斷完善信用評價體系和懲罰機制,商家避免過度依賴低價和促銷策略,共同維護良好的電商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