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月25日下午3時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會上介紹,近年來,國家文物局將文物的追索返還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專門成立了有關的機構來推動這項工作開展。截至目前,中國已與秘魯、意大利、希臘、土耳其、美國、澳大利亞等27個國家建立了防止文物盜竊、盜掘及非法出境的政府間合作框架,成功促成了43批次、19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歸祖國,中美兩國政府已第三次續簽“關于防止中國文物非法入境美國的政府間諒解備忘錄”,有效期再度順延五年。
近年來,由于國家文物局的挺身出手,文物追索返還工作的成績有目共睹。僅今年年初以來,成功追索被盜西周青銅器“豐邢叔簋”,接收了美國返還2件中國非法流失的重要石刻文物及38件文物藝術品、阿根廷返還的14件文物藝術品等。特別是在今年6月份舉辦的流失文物保護與返還國際研討會上,專門就流失文物返還領域現行國際公約適用范圍之外的流失文物返還問題提出了中國方案,也就是已經全文發布的《青島建議書》。該建議書作為一份開放性的國際文件,堅持公平正義和世道人心的基本前提,重申國際法基本原則和理念,踐行國際公約準則和精神的同時,也關注到世界各國的最新立法和政策動向,提出了兼容性和平衡性方案,創新探索開放和可持續的對話與解決之道,使得流失文物回歸問題向著更加漸進理性、平和互動的層面轉進。
這一方向的確立,應該說是建設性的。近年來國家文物局牽頭組織進行的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就是這樣一個堅守原則、依法有序、講求證據、靈活變通的過程。這也是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的一個有效方案,而不是按照今天網絡空間某些短視頻或小作文所單向傳播的那樣,一到國外某知名博物館就感到心痛得不行,就想著帶幾件回家,這份民族情感人人都有,問題是按照現行的國際法和文物回歸的國際規則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那么過于情緒化的講故事反而無濟于事,由于過于集中于國寶文物是怎么“沒”的,都沒辦法注意要詳細講述國寶之所以為國寶、文物之所以為文物,到底體現了怎樣的國家歷史文化和文明發展信息,雖然情感上并無問題,但效果上可能就本末倒置了。
拿證據說話,關系到學術研究的深度。從歷史考古和文博專業的角度看,說服力從哪里來,一五一十、事無巨細地固定證據鏈,這是對外講道理的必要,也是對內講好每一件國寶故事、同時促進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學習研究傳承走深走實的必要。就在前述流失文物保護與返還國際研討會期間,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夏德安將該校圖書館收藏的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第二卷和第三卷在美國流轉物證正式移交國家文物局,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這就是實實在在的就近就便、依法依規固定證據、鎖定證據,是很值得鼓勵和效仿的。這比簡單發一番感慨或者偏激性言論要強,且更具有建設性!秶泄嫘允詹貑挝贿M口藏品免稅規定》中將國家文物局納入其中,就是為了從機制渠道上充分保障文物追索,接受境外返還、捐贈等工作中直接回運文物的便利,同時更好發揮免稅進口藏品的科學研究與展示利用價值,促成更大批的文物更快回家;另外,推動回歸文物的研究、保護、出版、宣傳、展示等工作,讓國寶在新時代文化建設繁榮發展的氛圍里更加充分地發揮提神聚氣、成風化人的作用。(大河網河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