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吃空餉”,叫“掛證”。
“證書掛給我,你等著收錢就行!苯,媒體報道北京的張先生經常收到中介發來的上述短信。據悉,自從去年張先生將自己的一級建造師證分享到社交平臺后,隔三岔五就有中介私信詢問其是否愿意將證書掛靠出去。
所謂的“掛證”,即個人將自己的職業資格證書掛到非供職單位,持證人不參與掛靠單位的日常工作,卻能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有人將這種行為形象地概括為“干活的沒有證,有證的不干活”。其中,工程建設、藥品監管等領域是“掛證”的重災區,嚴重影響了國家職業資格制度的健康發展,擾亂了相關行業的市場發展秩序,亦給公共安全、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帶來隱患。
“掛證熱”為哪般?企業通過證書掛靠既能滿足資質審查、資質維護等現實需求,又能節省大量人工成本。證書持有人通過“掛證”可以獲得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一些中介服務機構也在一定程度助推“掛證熱”。在考證大軍中,不乏跨行業者、自由職業者等非專業人士,“為考證而考證”的應試特征更趨明顯。
“掛證”暗流涌動,治理亦在加速。從人社部印發《關于集中治理職業資格證書掛靠行為的通知》,到住建部等七部門采用社保比對、人事檔案核查等手段有效打擊工程建設領域的“掛證”行為,再到近期人社部與住建部聯合開展工程建設領域專業技術人員“掛證”等違法違規行為專項治理……近年來,有關部門逐步加大清理打擊“掛證”行為的力度,這一亂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行業發展步入正軌。同時也要看到,“掛證”問題并未被根治,且方式更加隱蔽。比如,工程建筑領域的一些從業者轉行或換工作時,選擇將證書和人事關系留在該公司。打擊“掛證”,任重道遠。
根治“掛證”亂象,不妨以改革的思路推進?陀^地講,一些部門確實存在過高設置企業開辦、年檢時人員資格權重條件的情況,這就使得部分不具備人員條件的企業“搬外援”“尋救兵”,利益鏈條由此產生。加之管理部門之間存在“信息孤島”,使得發現、查處“掛證”行為較為困難。一方面,有關部門當持續推動“放管服”改革,進一步降低資格資質門檻、清理取消與企業資質相關的行政許可事項,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增加人才有效供給。另一方面,有關部門也要主動作為,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數據體系建設,積極打通社保、職稱、檔案等方面的信息“梗阻”,實現數據真正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