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9月7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西溪北苑一名16歲少年在一家理發店剪發燙發后被索要4000元費用,雙方因此產生爭執。該少年隨后報警求助。9月8日,余杭區市場監管局發布情況通報稱,經初步調查,該理發店涉嫌存在消費欺詐行為,該局已立案調查。市場監管部門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任何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天價理發”損害地方形象
美容美發行業是居民消費的高頻領域之一,也是各類亂象的“重災區”。以事發地杭州為例,前有“發際線男孩”小吳被理發店忽悠參與免費體驗項目,卻收到標價39000多元、折后18000元的消費清單;再有劉先生被店員推薦做標價398元的服帖燙,沒料到是頭皮被劃成12個區域共付4776元;現有未成年人去理發店做頭發,竟被索要4000元……【詳細】
雖然坑騙消費者的個別店家代表不了一個地方從業者的集體形象,但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網絡時代,必須謹防“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的現象。俗話說,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一再上演的“天價理發”亂象讓杭州美容美發行業飽受詬病,也讓誠信守法經營的“Tony老師”們痛心疾首。這一亂象甚至殃及杭州的城市形象。【詳細】
欺詐經營觸碰法律底線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經營者不得利用價格手段侵犯消費者和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市場價格秩序。理發店作為服務提供者,應當明確標示服務價格,確保消費者在享受服務前能夠充分了解并同意所需支付的費用。然而,該理發店不僅未做到明碼標價,還利用未成年人缺乏判斷力和社會經驗的特點,試圖通過天價服務費來獲取不義之財,這不僅違背了商業倫理,也觸碰了法律底線。【詳細】
從經營的角度來說,如果一家理發店真的想做長久的生意,就應該把消費者的感受放在首位,誠心誠意做生意,而不能憑借欺詐手段賺錢。在如今這個網絡訊息發達的時代,一家店的口碑到底好不好,其實消費者不難判斷,4000元理個發,這種事情一經曝光,必然會嚴重損害商家的信譽,消費者自然會遠離這類商家。【詳細】
對害群之馬要“零容忍”
“少年理發被索要4000元”事件發生后,當地監管部門迅速介入,也體現出對害群之馬“零容忍”的態度。相關部門應以典型個案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凈化市場環境、重塑行業形象,為廣大消費者營造一個公平、透明、安全的消費環境。【詳細】
美容美發行業協會應切實發揮引領作用和組織優勢,通過黑名單等方式督促各類理發店規范經營。消費者遇到宰客等行為時要提高警惕、保留證據,通過向有關部門投訴等方式切實維護自身權益。更重要的是,經營者應遵循公開、公平、誠信的原則,切忌一時貪念,否則砸了招牌,后悔晚矣。【詳細】
(以上綜合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南方日報、紅網、羊城晚報)
V視角:
@一只小胖橘_1009:剪個頭發要4000元,獅子大開口啊!
@9小魚吐泡泡oo:是用金手指剪的頭嗎?
@浙江俠客行:“天價理發”一波一波地冒出來,是誰之過?
@LadyLu08:違法成本太低,罰得太少。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天價理發”事件一再發生,不僅損害了行業信譽,擾亂了市場秩序,也影響了地方形象,加深了人們的負面印象。對這一“頑瘴痼疾”,必須下大力氣整治,除了重拳出擊,還要常抓不懈。只有對欺詐經營始終保持“零容忍”,才能營造出友好便利的消費環境;只有使不法商家“肉痛”,才能讓消費者安心。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