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6歲少年剪頭燙發被索要4000元”一事引輿論場強烈關注,辦案民警“怒懟”店方負責人的視頻更是廣泛傳播。最新進展是,杭州市余杭區市場監管局發布情況通報,稱“該理發店涉嫌存在消費欺詐行為,我局已立案調查”。
美容美發行業,是居民消費的高頻領域之一,也是各類亂象“重災區”。以事發地杭州為例,前有“發際線男孩”小吳被理發店忽悠參與免費體驗項目,卻收到標價39000多元、折后18000元的消費清單;再有劉先生被店員推薦做標價398元的服帖燙,沒料到是頭皮被劃成12個區域共付4776元;現有未成年人去理發店做頭發,竟被索要4000元。消費者只是去剪個頭,又不是去當“冤大頭”。必須態度鮮明地指出:對這類“天價理發店”,決不能慣著!
一段時間來,美容美發行業高收費現象不時出現,以致有不少消費者將其稱為“暴利”行業。客觀講,受房租、人力等成本高企的影響,理發店確實會出現漲價的需求。但問題是,超出服務的收費是否合理?不明碼標價是否公平?以開頭提到的事件為例,若這名少年在理發前被明確告知價格為4000元,其很有可能會作出另外的決定。“下一次做什么頭多少錢,不要跟我(講)這個那個,剪個頭300塊錢,能不能貼上去給我?”民警在視頻中“怒懟”店方負責人的發言,表達的正是這個意思。
理發被稱為“頭頂功夫”,關乎整個行業的信譽,亦涉及一地的形象,務必被有關部門認真對待。此次事件中,當地市場監管局已明確表態“立案調查”“依法依規嚴肅處理”,釋放了嚴懲重罰的鮮明信號,無疑是對損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的有力震懾。同時也要看到,真抓實干、常抓不懈才能徹底根治“頑瘴痼疾”。有媒體報道稱,就在幾天前,浙江才發布了一批美容美發領域違法案例。時間再往前推,去年9月份,杭州還專門開展了以美容美發行業為重點的消費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有必要提醒,莫讓個別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形成人們對某一地的負面印象。
更進一步,根治美容美發行業的“頑瘴痼疾”需要強力,亦需合力。比如,各地美容美發行業協會要切實發揮引領作用和組織優勢,通過黑名單等方式督促各類理發店規范經營。再比如,消費者遇到宰客等行為時要提高警惕、保留證據,通過向有關部門投訴等方式切實維護自身權益。更重要的是,經營者要遵循公開、公平、誠實信用等原則,切忌因一時貪念砸了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