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非之間的經貿合作具有極強互補性。在雙方領導人共同引領和推動下,中非經貿關系向縱深發展,經貿合作保持強勁活力,不斷取得豐碩成果,中國已連續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近日,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在北京舉行,為進一步深化務實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匯聚更多正能量。本期特邀專家圍繞相關問題進行研討。
中非合作穩中有進亮點紛呈
中非雙邊經貿合作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肖皓(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中非經貿合作研究院執行秘書長):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非經貿合作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多、從多到深的發展歷程。特別是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持續優化,展現出蓬勃活力與韌性,不僅推動中非經濟持續增長,也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奠定堅實基礎,為全球范圍的南南合作樹立了良好典范。中非經貿合作大體分為4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80年代,中非開展政治互信下從無到有的經貿合作,中國援建坦贊鐵路是典型代表。
第二個階段從上世紀80年代到上世紀末,中非經貿關系持續深化。貿易互補在中非經貿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入對方市場,中國對非洲國家投資規模逐步擴大,合作領域不斷拓寬,對助力非洲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三個階段以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為標志,通過建立中非集體對話與合作機制,推動經貿關系深入發展。中國在長期合作、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基礎上,不斷出臺新的經貿舉措,如給予與中國建交的非洲最不發達國家部分對華出口商品零關稅待遇、設立中非發展基金、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等,中非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金融、旅游等領域合作逐步拓展,形成了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格局。2000年中非貿易額約為100億美元,2008年突破1000億美元,2013年突破2000億美元,出口商品從初級產品轉向機械設備、汽車等機電產品。
第四個階段是黨的十八大至今,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開啟了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經貿合作從量的積累步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新階段。中國連續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非洲是中國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場。除了傳統領域,雙方還共同促進綠色發展、數字經濟、新基建、金融服務等新興領域合作。
2023年,中國海關總署首次發布“中國—非洲貿易指數”,2022年較2000年提升約10倍,彰顯中非貿易快速向好的發展趨勢。中非貿易合作穩中有進,亮點紛呈。
一是中國對非出口結構不斷升級。2023年,中非貿易額達到歷史峰值2821億美元,同比增長1.5%,展現強勁韌性。其中,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對非出口同比增長291%、109%、57%。二是貿易渠道不斷拓寬。非洲農產品輸華“綠色通道”等舉措落地見效,肯尼亞的牛油果、坦桑尼亞的芝麻、塞內加爾的花生、南非的鮮梨進入中國市場,“西柚換建材小商品”的易貨貿易模式持續升級。三是新的貿易模式不斷涌現。拓展“絲路電商”合作、舉辦非洲好物網購節、實施非洲“百店千品上平臺”行動、在非設立海外倉等舉措持續推動中非數字貿易發展。四是地方合作正成為中非務實合作生力軍。例如,湖南依托中非經貿博覽會、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兩大國家級平臺,加速建設“海陸空”立體化國際物流大通道,推進“海外倉+市場采購+風險補償”試點,以機制創新打造合作高地。五是中非貿易的經濟增長效應不斷增強。中國已成為非洲第二大農產品出口目的國,自非進口農產品金額連續7年正增長,2023年堅果進口量同比增長130%,對促進非洲國家就業和農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今年前7個月,中國對非洲中間品貿易同比增長6.4%,占中非進出口總值的68%,助力非洲工業化和經濟多元化進程。非洲關鍵礦產品進口也為中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當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中國和非洲為代表的“全球南方”蓬勃發展,中非合作不斷向全方位、多層次、高質量發展,為推動中非經貿合作向更高水平邁進注入新動力。
首先,經濟結構高度互補為貿易合作提供長久動力。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是全球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正推進工業化進程,中國擁有完備的制造業體系,正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經濟互補性強將為中非區域價值鏈深入合作奠定堅實基礎。其次,中非合作論壇引領、帶動中非貿易高質量發展。從“十大合作計劃”到“八大行動”再到“九項工程”,為中非貿易提供了清晰的發展路線圖,并通過具體措施有效促進雙方貿易增長與多元化。最后,多樣化合作不斷釋放貿易潛力。中非經貿博覽會、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中非雙多邊交流合作機制等為雙方經貿深度合作帶來新機遇,有利于加快探索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隨著全球經濟數字化轉型加速,中非合作向數字經濟、金融科技、電子商務等新興領域拓展,內容和形式進一步豐富,增強了雙邊經貿合作的活力與韌性。
助推非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
綠色發展是中非合作“八大行動”“九項工程”的組成部分,中非綠色合作成效如何?
張忠祥(上海師范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非合作不僅實現了互利共贏,而且發展理念也是相通的。綠色合作已成為中非合作的新亮點,是共筑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議題。
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挑戰,近年來,非洲國家積極推動綠色能源轉型,實施溫室氣體減排行動,增強綠色發展能力。非盟《2063年議程》提出,提升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是非洲地區發展的重要目標。2019年,非洲開發銀行宣布不再為煤炭項目提供資金,重點關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021年非盟啟動《綠色復蘇行動計劃(2021—2027)》,54個非洲國家一致同意實施綠色復蘇計劃,致力于推動低碳、可持續性及包容性的經濟發展。2023年,非洲領導人在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呼吁全球加大力度應對氣候變化,并啟動“非洲綠色工業化倡議”。
非洲國家積極行動,通過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加大清潔能源投資,大力發展低碳經濟,超過70%的非洲國家將發展清潔能源和清潔農業列入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自主貢獻行動。尼日利亞出臺國民光伏扶助計劃,為偏遠地區提供清潔電力,預計將有約2500萬人從中受益。南非鼓勵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提出在2030年前將煤電占比降到48%,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并于2024年宣布成立氣候變化應對基金,以支持早期預警系統的發展,提高基礎設施在極端天氣事件下的氣候適應能力。
非洲為什么要走綠色發展之路?一方面,自1995年以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已召開了28屆,發展綠色經濟、推動節能減排、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全球大勢所趨。另一方面,非洲碳排放少(不足全球碳排放量的5%)卻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大,氣候變化導致洪水、旱災和颶風等自然災害頻發,對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帶來嚴峻挑戰。據估計,氣候變化每年給非洲帶來70億美元至150億美元經濟損失,綠色發展是非洲經濟轉型的內在需要。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大力推動與非洲國家開展綠色合作。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強調大力推動中非在環境領域的合作。中國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在中非合作論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等框架下,著力構建中非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九項工程”對此均有專題部署。例如,“九項工程”之一的“綠色發展工程”提出,中國將為非洲援助實施10個綠色環保和應對氣候變化項目,支持“非洲綠色長城”建設,在非洲建設低碳示范區和適應氣候變化示范區。2021年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期間,中國同53個非洲國家和非洲聯盟委員會共同發表《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宣言》,強調建立新時代中非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綠色合作也是《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的重要內容,中國支持非洲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綠色金融,促進可持續自然資源管理,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資源利用水平,增強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能力,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
在綠色能源領域,中國積極對接非洲水電、風電、光伏及地熱發電等項目,推動當地綠色能源轉型。迄今,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內,中國對非已順利實施上百個清潔能源和綠色發展項目,助力非洲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中非共和國光伏電站、南非德阿風電站、肯尼亞加里薩光伏電站、盧旺達那巴龍格河二號水電站等,成為當地發展清潔能源的標志性項目。以中非共和國首座光伏電站——薩卡伊光伏電站為例,得益于該項目,首都班吉約2/3的家庭能用上電,限電時間也大為縮短,有效緩解了電力短缺狀況。在南非北開普省,中國龍源電力集團南非公司運營的德阿風電項目每年發電量超7.5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約70萬噸。
在綠色交通領域,中國電動汽車出口非洲,并與非洲合作生產電動汽車,為當地節能減排作出貢獻。汽車尾氣是非洲城市重要污染源,多國政府出臺政策支持電動汽車產業發展,降低進口關稅,促進電動汽車本土化研發生產。預計2027年非洲電動汽車市場規模將達214億美元,中國車企選擇在非洲投資興業,擴大與當地企業在電動汽車領域合作,助力非洲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以及綠色交通發展。同時,在綠色基建領域,中非關注智慧城市建設項目,以及低能耗建筑等綠色工程實施情況,助力非洲低碳建筑發展。
中國是非洲綠色轉型的重要合作伙伴,未來推動非洲綠色發展,需在考慮當地實際情況的同時,敦促發達國家落實對發展中國家的承諾,尤其是在資金和技術轉讓方面。
投融資合作提質升級走深走實
投融資合作是中非合作最大亮點之一,近年來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武芳(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投資合作研究所所長):投融資合作是中非經貿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大亮點之一。長期以來,中國聚焦非洲經濟發展面臨的資金短缺、產業基礎薄弱、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人才技術能力有待提高等核心問題,為其提供多元化融資支持。中非雙方不斷探索互利共贏新模式,為推動貿易和投資合作優化升級,助力發展共進、利益共融、產業共促、生態共建發揮了重要作用。
多年來,中國以發展援助、直接投資、信貸、證券融資等方式,通過打造多個投融資平臺,推動中非投融資合作多元化發展。發展援助方面,通過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和優惠貸款等資金支持,援建公路鐵路、電力、醫療、體育場館和學校等基礎設施,并為當地培訓了大量人才。直接投資方面,截至2023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超過400億美元,是非洲最主要的外資來源國之一。投資建設的經貿合作區覆蓋農業、加工制造、商貿物流等行業,為非洲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證券融資方面,2023年,埃及在中國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35億元人民幣可持續發展熊貓債,用于符合埃及《可持續主權融資框架》的專項可持續性支出,實現了非洲地區熊貓債零的突破。
投融資平臺方面,中非合作論壇設立了中非發展基金、非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貸款、中非產能合作基金、中非開發性金融專項資金等,推動投資合作提質增效。截至2023年底,中非發展基金累計對39個非洲國家投資決策73億美元,撬動中國對非投融資316億美元,涉及基礎設施、綠色發展、數字創新、農業民生等重點領域。截至2024年2月,非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貸款已簽約36億美元,發放貸款30億美元,支持32個非洲國家的“小而美”民生項目。中國人民銀行與非洲開發銀行2014年成立20億美元的非洲共同增長基金,截至2023年9月,基金規模的83%已批準使用。
面對國際國內環境發生的深刻復雜變化,中非投融資合作不斷提質升級。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呈現數字化加速、綠色化轉型態勢,中非投融資合作逐步向數字化和綠色化發展。數字合作方面,中國企業在數字基礎設施、電商平臺、移動支付、云服務等領域開展對非投資合作。移動支付平臺OPay面向尼日利亞、埃及等國客戶提供支付、數字錢包等金融服務,并提供基于大數據的創新金融科技解決方案;阿里云在肯尼亞、南非、摩洛哥等地設立服務器地址,為當地企業和用戶提供穩定可靠的云計算服務。綠色合作方面,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領域投資布局加快。2021年,中國東風公司與埃及納賽爾公司合作制造出本地化比例高達58%的電動汽車“E70納賽爾”。2024年,貝特瑞年產5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項目在摩洛哥開工,年產6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將投資建設,為當地新能源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基建領域合作轉向探索投建營一體化新模式,該模式不會增加所在國債務負擔,能有效避免項目建設、運營脫節帶來的問題,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如肯尼亞內羅畢快速路、尼日利亞萊基深水港等項目。2024年,贊比亞盧薩卡至恩多拉雙向四車道公路升級項目開工,該項目特許經營期25年,工作范圍包括設計、融資、建設、運營、維護及移交,贊比亞政府不提供資金和主權擔保,特許經營期內將按比例獲得收益并征稅。
作為中非投資合作的重要載體和創新舉措之一,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也在不斷轉型升級。一方面,利用建設園區的先進經驗幫助東道國提升管理水平,發揮輻射帶動效應;另一方面,通過與國內園區協同合作,推動構建新格局。例如,尼日利亞萊基自貿區與當地政府積極協調溝通,爭取了順暢的通關和換匯服務,圍繞投資貿易便利化、電商平臺等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同時,與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青島自貿片區等開展戰略合作,在產業導入、農業發展以及新能源和文化產業等創新領域加強合作,推動協同聯動發展。
未來,中非投融資合作將走深走實,以高質量發展推動共筑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為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一是推動供需精準對接。契合非洲國家發展需要,加強與非洲各國、次區域組織在綠色低碳轉型、互聯互通建設、數字經濟發展等領域規劃對接,同時推動更多“小而美”、惠民生項目落地。鼓勵企業走出去,協助非洲國家夯實工業化發展基礎,構筑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二是創新投融資模式。豐富市場化融資渠道,鼓勵以投貸聯動等方式支持項目建設。適時與國際機構、社會資本等開展聯合融資,擴大本幣在中非投融資合作中的使用范圍。強化保險機構作用,形成投貸保三方聯動機制。三是提升風險管理水平。加強國內投融資管理機構協調配合,促進管理信息共享,培育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項目管理能力。加強與非洲國家金融監管當局交流合作,建立有效的監管協調機制,防范和化解投融資過程中的各類風險。(本文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