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輕人越來越重視養生,號稱添加了中藥成分的茶飲、面包、冰淇淋等食品飲品銷售火爆。不過,這些食品飲品中,有部分售價遠超同品類商品。中藥餐飲是真有養生功效,還是一種營銷噱頭值得關注。(8月12日《工人日報》)
中醫藥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一直有“藥食同源”的說法。據紅餐網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超30個主打中藥或草本養生的茶飲品牌。在社交平臺上,中藥奶茶、中藥咖啡成為新的網紅打卡產品。藥膳火鍋、中藥面包、中藥冰淇淋、中藥甜品等其他餐飲業態也紛紛嶄露頭角。越來越多商家入局中藥餐飲,契合了年輕人追求健康、文化認同和新奇體驗的心理?梢哉f,年輕人對養生的重視是推動中藥餐飲興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熱度之下,也需多些“冷思考”。首先,中藥餐飲是否真的有養生功效?隨著中藥餐飲的火爆,有多位業內人士出面提醒,中藥餐飲不等同于藥品,消費者要保持理性。中藥的專業性很強,每種食物的偏性不同,每個人體質各異,適合的配方也不同!澳壳皝砜矗@些新興的中藥餐飲更多以宣傳養生觀念、心理安慰和文化認同為主”“噱頭大于實際功效”。
其次,中藥餐飲是否物有所值?據報道,市面上38元一個的中藥冰淇淋、52元一個的中藥面包,售價普遍遠超同品類商品。有消費者表示,吃了幾次之后,覺得身體上沒有任何變化,高價中藥餐飲只能“淺嘗輒止”,偶爾吃幾次還行,經常吃花銷太大。不得不說,中藥餐飲目前在產品和價格方面都面臨不小的挑戰,某些品牌的銷量與口碑似乎也沒有宣傳的那么好,早前有些將門店開向一線城市的中藥餐飲品牌,如今已“歇業關閉”。
更需要看到的是,中藥的使用涉及藥理知識,對劑量和搭配有嚴格要求。作為藥品,需要符合藥品監管法規和標準;作為食品,則需要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和標準。食以安為先,中藥餐飲同消費者的健康密切相關,但目前該行業的標準化、規范化不足,容易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出現安全隱患。有市場就得有監管,針對中藥餐飲的合規經營和風控管理,對經營者和消費者都至關重要。中藥餐飲亟需市場監管“上線”。
另外,商家要做到合規經營、誠信經營,并把更多功夫用在產品研發與創新上,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不能只注重營銷噱頭,夸大產品養生效果混淆視聽、虛高定價。同時,有必要借中藥餐飲大火之機加強宣傳引導,幫助公眾樹立科學健康理念,助力弘揚中醫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