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梁瑜認為,“一入傳銷深似海”。除了公安機關集中打擊、重點嚴懲之外,還需要筑牢社會免疫屏障,從而有效防范網絡傳銷騙局。對公眾來說,也務必要保持警覺、提高防范意識。
繳納會費“賺大錢”、低額投資“套白狼”……有人幻想天上掉餡餅,不料卻是傳銷組織“畫大餅”。近年來,借助互聯網的便利性、快捷性,網絡傳銷來勢洶洶,不斷產生“新變種”,有的甚至披著國家政策的“外衣”登堂入室,危害經濟社會發展。
“人有兩顆心,一顆是貪心,一顆是不甘心。”想一夜暴富的人很多,有的執迷不悟等發財,有的想火中取栗、賺一點就跑,但實際上,參加傳銷的人,沒幾個能完全弄懂“游戲規則”,想賺錢更是難上加難,大多血本無歸、負債累累。重慶“魔幻農莊”網絡游戲傳銷案、河南“美特美”網絡傳銷案、浙江“拼拼有禮”網絡傳銷案……一個個案例背后,是傳銷受害者的一部部血淚史。
傳銷一直是經濟和社會的毒瘤。那么相比傳統傳銷,新型網絡傳銷有什么特征呢?其一是架構更加復雜龐大,受害者更多,比如“魔幻農莊”的注冊玩家就多達15.8萬人。其二是欺騙性、迷惑性更強,比如不法分子常歪曲利用數字貨幣、元宇宙、區塊鏈技術等熱門概念混淆視聽。三是傳播范圍更廣,得益于互聯網的無邊界特點,新型網絡傳銷組織蔓延很快,呈現出“裂變式”增長態勢,波及地域更多,有的甚至在境外架設服務器。也正因此,遏制此類犯罪面臨很大挑戰。
新型網絡傳銷,行騙范圍不受限制,“殺熟”“殺生”靈活自由,短時間內就能裹挾大量人員和資金,既嚴重損害公眾利益,擾亂市場經濟秩序,也極易引發群體性事件,影響社會穩定。面對生活中的“十面埋伏”,僅靠警方發現一起嚴懲一起、民眾上當一次醒悟一次,顯然遠遠不夠,還必須出拳更快更重。“反射弧”太長,受騙的人就可能更多。
據了解,為進一步遏制網絡傳銷發展蔓延勢頭,公安部近期已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網絡傳銷犯罪集中打擊行動,重點打擊涉及重大民生問題和打著重大政策旗號的新型網絡傳銷、跨境網絡傳銷等傳銷犯罪活動。
有人稱,網絡傳銷已進入“3.0時代”。那么,除了公安機關集中打擊、重點嚴懲之外,還需要筑牢社會免疫屏障,從而有效防范網絡傳銷騙局。一方面,要針對新型網絡傳銷的特點,善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和網監系統等平臺,提升堵截能力和精準打擊能力,力爭實現對網絡傳銷行為“露頭就打”。
另一方面,各地要加強跨區域、跨部門的協調聯動,形成全鏈條的打擊合力。例如,公安機關與銀行系統在技術與業務上雙管齊下,加強支付安全管理,提升網絡傳銷風險防范能力;執法部門與文化部門共同行動,發布典型案例,加強宣傳,進一步普及識別網絡傳銷的知識等。
“一入傳銷深似海”。對公眾來說,也務必要保持警覺、提高防范意識。要知道,若真有好的商機,肯定早就有人下手,不會還在互聯網上等著你。正所謂換湯不換藥,雖然網絡傳銷花樣繁多,但本質上還是“上線瓜分下線投入資金”的圈錢游戲,手段依舊是“拉人頭”。那么就要謹記,“入門費”不碰、“拉人頭”不碰、“按人頭抽成”不碰,不受高額利益誘惑,這樣才能避免稀里糊涂掉進“坑”里。(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梁瑜)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筑牢反傳銷社會屏障
帶眼上網,遠離傳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