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上班邊看顧孩子,兩不耽誤!”據海報新聞報道,近日,浙江杭州的葛女士曬出自己帶娃上班的照片,引發網友熱議。據葛女士講述,同事們遇到特殊情況,會偶爾帶娃上班,只要不影響工作,公司都是允許的,非常人性化。對此,不少網友感嘆這真是令人羨慕的“神仙公司”。
允許帶娃上班,的確能解決不少職場人士無處安放的育兒焦慮。對于雙職工家庭來說,孩子無人照顧、無處托管的特殊情況在所難免,也很容易讓年輕父母陷入手忙腳亂、分身乏術的境況。公司靈活管理,允許帶娃上班,展現出了溫暖的人性化底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員工的燃眉之急。不過,也要看到,這終究是一種“非常態”的暖心之舉,也會受到各種主客觀條件的限制。
比如,把小孩放到工位旁照料,只能偶爾為之,并非長久之計。特別是零至3歲的嬰幼兒,有時不受控制的吵鬧,必然會牽扯大人精力,干擾其他同事的工作。而且,每個人的工作場所和性質不盡相同,對于不時要出外勤、到室外作業、加班趕報告的職場人士來說,把孩子帶入工作場合隨身看顧,顯然不太現實。
可見,公司對“帶娃上班”的友好包容,只能解決部分職場人士的臨時需求,更根本的兜底之策,還是要著力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務。
根據國家衛健委2021年的統計數據,我國零至3歲嬰幼兒約4200萬,其中三分之一有較強烈的托育服務需求,但實際入托率僅為5.5%左右,供給和需求缺口較大。龐大的缺口背后,映射的是一個個雙職工家庭非常現實的“帶娃難”問題。
目前,大多數帶娃方式都是尋求家人幫助、隔代養育,或是送入市場化托育機構。但是,帶娃并不是件輕松的事,需要體力和精力上的較大付出,若是老人身體欠佳,難免會力所不逮。而且,據筆者觀察,由于大城市住房空間有限,有時只能允許一位老人幫忙帶娃,老人間不得不兩地分隔、孩子父親要長期將就睡沙發等情況并不少見。
另一方面,要找到一家合適的托育機構,又并非易事:有的離家或單位太遠,早晚接送成難題;有的私立托育服務動輒五六千元,讓普通上班族家長深感“錢包緊張”;由于托育市場發展不成熟,托育機構質量參差不齊,不少家長在送托時也會心存顧慮。
要緩解年輕人的帶娃焦慮,不妨從直擊這些現實痛點入手,提供更多可負擔的普惠托育服務。2021年發布的《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明確指出,我國將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到2025年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由1.8個提高到4.5個。要實現這一目標,就有必要通過減稅降費、提供專項補貼、融資優惠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激發市場熱情,增加供給。在托育機構選址方面,可以著重圍繞職場人士的生活、工作半徑進行規劃,基于社區、單位等布局,減少人們往返奔波的時間成本。就此而言,一些地方創新推進“公建民營”托育服務模式,由社區提供場地、專業托育機構負責師資和運營等探索,值得被研究推廣。
對于單位自建托育機構,提供“媽媽崗”“爸爸崗”等生育友好舉措的,可以通過稅收減免、提供人才支持等方式,減輕企業的運營負擔。而從更長期的視角來說,進一步完善行業標準,加強系統化的人才建設,才能保障服務質量,讓身處職場中的父母更加放心、安心。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