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危機還懸在職場上空。據媒體報道,最近有人發現很多企業在招聘時都設置了30歲的年齡上限。不少求職者感嘆:35歲的中年職場危機提前了。
30來歲正值壯年,事業漸入佳境,就被職場嫌棄了,報道一出難免讓職場中年人寢食難安,有種如芒在背的感覺。其實大可不必如此焦慮,從新聞報道可以看出,設置30歲上限的多為美容美發、服飾和時尚快消品等行業。因為職業的特殊性,這些職業并不能代表一個社會的普遍認知,但嫌老、中年人工作難找、容易遭遇職場年齡歧視確實是職場普遍現象。
從工作強度說,除了一些重體力活以及一些特殊行業,大多數職業其實對年齡并不敏感?萍及l展日新月異,連建筑工人都在告別繁重的體力勞動,還有多少行業是年輕人能干中年人不能干的呢?即使工作強度比較大,如果嚴格執行勞動法的相關規定,一周四十小時左右的工作時間,兼顧工作和休息,多數人也是完全能勝任的。
至于一些企業心心念念的所謂文化、活力等也只是看到了問題的一面,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優點,中年人也有中年人的優點,年輕人有闖勁,敢挑擔子,中年人社會閱歷豐富,有擔當能擔當。所以,單以年齡論,是非常不科學的。不止年齡,性別、籍貫、民族等都不應該成為職場歧視的理由。
就整個社會而言,反對職場歧視的道理很簡單,得讓勞動者有公平就業的機會,這樣才能讓人力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如果甘蔗只取最甜的一節吃,那其他人怎么辦?正當壯年卻求職無門,社會投入大量資源培養起來的人才一身所學無處施展,勢必造成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企業將大量中年人推向社會,也會制造社會焦慮恐慌情緒,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
社會需要倡導一種理性的用人觀念。我們已經邁入老齡化社會了,長遠來看,職場平均年齡一定是逐年上升的。大家都要看到這樣的現實,適應社會轉變,一味追求年輕化并不明智。而且,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習慣了一種模式,養成了依賴而已。服飾時尚就一定是年輕人的專利嗎?美容美發就不能看到中年人的面孔嗎?我看未必。
當然,一些企業在年齡上做文章其實只是為了滿足自己苛刻的勞動強度要求。這就是我們應該共同反對的了。一些企業愛的不是年輕人,而是加班,是他們年輕的身體可以承受更多的透支。這無疑是非常自私,也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勞動法應該有所作為。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