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回望,2022年中國經濟迎難而上的印跡無比清晰。
面對風高浪急的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中國經濟破浪前行,沉著應對各種復雜超預期因素沖擊,穩住了宏觀經濟大盤,實現了經濟平穩運行,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
這一年,中國經濟“穩”的基礎更加扎實,經濟回穩向上的勢頭更加鞏固。在中央提出“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明確要求下,經過各方共同努力,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有望超過120萬億元。這是我國經濟總量在2020年跨上百萬億元臺階、2021年達到114.9萬億元的高基數上取得的,成績殊為不易。
這一年,中國經濟“進”的態勢更加顯著,經濟穩中有進的動能更加強勁。總體看,今年遇到的困難挑戰比之前預料的要多,但中國經濟直面風浪不退縮,依然實現了逆勢而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大進展,智能制造實現諸多零的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迅猛,未來產業蓄勢待發前景可期。
展望2023年,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打開,中國經濟仍將面臨嚴峻復雜的內外部風險挑戰,迫切需要以更加有力有效的行動作出應答。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的二十大對加快高質量發展作出戰略部署,強調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則30余次提及“穩”字,傳遞出讓穩的基調更明確、進的目標更積極的強烈信號。
當前,疫情仍是影響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仍然較大。但也要看到,這些問題只是前進中的困難與挑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隨著一攬子穩經濟政策效應的逐步釋放以及新經濟增長動能的逐步增強,明年我國經濟增速將加速向潛在增長率回歸。
我們的發展更有基礎。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和底氣,來自于巨大的人口基數、廣闊的消費空間和完整的工業門類體系,來自于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的戰略定力,以及中國人民的勤勞奮發與自強不息。特別是新時代十年來,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糧食、能源資源和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有效應對各種超預期因素沖擊能力也進一步提升,中國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高,為明年經濟發展打下了扎實基礎。
我們的動能加快集聚。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邏輯,中國經濟正在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不斷集聚發展動能,對沖前進道路上的不確定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效應持續顯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推進,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傳統產業加快改造升級,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以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優勢。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創新極、動力源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
我們的信心更加堅定。提振市場信心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頭等大事,眼下又到了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的時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強調“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推動經濟發展在法治軌道上運行”,旗幟鮮明的態度不僅讓廣大市場主體吃下了定心丸,也更堅定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總體看,2023年將是中國經濟持續復蘇之年,但經濟復蘇也絕不會是一馬平川。新征程上,面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復雜因素,我們既要有亂云飛渡仍從容的魄力,更要有中流擊水再奮楫的勇氣,以穩應變、以進固穩,迎接中國經濟更加光明的前景。(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顧陽)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