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生成服務有新規范了。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聯合發布《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明確了深度合成數據和技術管理規范,規定提供智能對話、合成人聲、人臉生成、沉浸式擬真場景等生成或者顯著改變信息內容功能的服務的,應當進行顯著標識,避免公眾混淆或者誤認,等等。該《規定》自2023年1月10日起施行。
記得在很多年前,曾有一部很有名的美國科幻電影《變臉》,一名警察為了辦案,自愿跟罪犯換臉,從而混進監獄臥底。這么多年過去了,當年只能在吳宇森科幻作品中實現的“變臉”,有了醫學上的嘗試,并取得初步成功。不僅如此,通過數字技術,人們甚至能通過電腦合成一張全新的臉。據報道,人工智能公司Generated Photos 發布了10萬張完全由AI生成的“超真實全身肖像照”,可免費用于非商業用途。國內網友還制作了一個人臉生成器網站,匯集了 5款定制人臉的生成器,包括黃種人臉生成器、網紅臉生成器、明星臉生成器、超模臉生成器和萌娃臉生成器等,可以深度合成各種人臉。
然而,科學技術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既給人帶來便捷與愉悅,也潛藏著危險與痛楚,人臉生成技術也是如此。去年4月,安徽省合肥市警方在公安部“凈網2021”專項行動中打掉一個犯罪團伙,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偽造他人人臉動態視頻,為黑灰產業鏈提供注冊手機卡等技術支撐。浙江衢州中級人民法院的一份刑事裁定書也披露,不法分子運用技術手段騙過支付寶人臉識別認證,并使用公民個人信息注冊支付寶賬戶,非法獲利數萬元。如今,從未經允許合成虛擬形象、假冒好友視頻聊天,到合成不雅視頻、從事詐騙活動等,人臉生成技術已成為一種受到黑灰產青睞的新型網絡犯罪工具。
方興未艾的新技術不是沒有規制之道。上述《規定》,旨在將人臉生成等深度合成技術納入法治軌道。《規定》明確要求,對于提供人臉生成技術服務等應當進行顯著標識。這項強制性規定并非可有可無,人臉合成也不會因此失去應有的技術“樂趣”。這是因為,對于一般公眾而言,在幾乎可以以假亂真的新技術面前,并不具備孫悟空一樣的“火眼金睛”,很容易發生混淆或者誤認,進而增加上當受騙、錯誤選擇的幾率。要求提供深度合成服務者主動“打碼”,明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采用技術手段刪除、篡改、隱匿相關標識,有利于公眾增強個體鑒別和判斷能力,不至于被“假象”遮蔽雙眼,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當然,除了上述“顯著標識”新規,《規定》還開列了深度合成服務的一般規定,包括強調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務從事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活動,要求深度合成服務提供者落實信息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技術保障措施等。客觀而言,這些“對癥下藥”的措施,為人臉生成等深度合成技術筑起了一道法治堤防,有助于避免新技術淪為不法分子的“搖錢樹”,為“潘多拉魔盒”加上了一把堅固的法治大鎖。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