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2月發布征求意見稿至今,經過6個多月的斟酌后,信用卡新規近日正式落地。昔日靠“跑馬圈地”的信用卡業務將進入“存量時代”。
7月7日,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印發通知,從轉變發展模式、治理過度授信等方面提出嚴格要求。針對濫發卡、重復發卡亂象,新規除了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卡數量、客戶數量、市場占有率或者市場排名等作為單一或者主要考核指標之外,還對銀行信用卡長期睡眠卡劃定了監管標準。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新規將推動信用卡業務告別粗放式發展階段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近年來,隨著居民消費需求的增長和銀行業在零售板塊上的布局,銀行業信用卡業務快速發展,發行量和授信額都有顯著上升。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我國開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共8億張,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7張。信用卡授信總額從2008年的9804億元增加到21.02萬億元。
信用卡業務的發展給居民消費增長和升級提供了支撐。然而,作為一枚硬幣的另一面,一段時間以來,銀行過分追求市場占有層面上的“增長”,多采用“跑馬圈地”式的經營方式。不僅出現發卡多、過度授信的情況,管理方式也相當粗放,息費不透明,在分期業務上過度營銷,侵害消費者權益。這使得信用卡業務成為消費投訴的重災區。
據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2021年第四季度,涉及信用卡業務的投訴數量達44968件,占投訴總量近一半。除此之外,一些暗藏的金融風險也逐漸開始抬頭,大量發行的信用卡面臨著不良信用壓力的挑戰。數據顯示,2021年底,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還信貸總額達860.39億元。
一般說來,金融機構需根據持卡人的信用情況提供相應的服務和管理。但從現實來看,無論是侵害用戶權益,還是違反相關規定造成浪費和風險,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銀行自身存在經營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加強信用卡業務管理正當其時。
新規出臺不僅有利于保障持卡人的合法權益,也有利于提升金融機構的信用意識、規則意識,進而促使信用卡供需兩端實現雙贏。
新規對于長期睡眠信用卡20%的比例限制、規范聯名卡管理等舉措,將推動信用卡業務告別粗放發展模式,加速進入“存量時代”。在清理長期睡眠信用卡的監管要求下,信用卡業務“規模為王”的時代逐漸結束,各家銀行也要開始尋找新的增長點,持續優化經營策略,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信息官高峰認為,此次新規,尤其是睡眠卡率紅線的出臺,對各家銀行的經營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銀行不僅要提高發卡精準度,把對的卡配發給對的人,還要提升自身精細化經營能力,在客戶維護過程中,做好動態管控,實現有效監測。
業內人士認為,新規的正式發布,是監管部門主導對信用卡業務的一次“倒逼”式變革。在重拳整頓信用卡業務亂象的同時,監管部門也給予了信用卡業務創新的充分空間。相信通過各方共同努力,信用卡的服務功能和產品供給將逐步豐富,其惠民便民服務的效能也將進一步提升。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