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近日,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發布《關于規范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明確規定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禁止網站平臺為未成年人提供現金充值、“禮物”購買、在線支付等各類打賞服務。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站相關通知截圖
整治未成年人直播打賞 避免悲劇發生
直播打賞是網絡直播行業探索的商業模式,也是平臺和主播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近年來,很多未成年人在平臺和主播的誘惑下,進行了沖動性打賞,金額動輒成千上萬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加劇了家庭矛盾沖突,甚至引發悲劇事件。【詳細】
未成年人打賞不僅可能使家庭蒙受經濟損失,也會影響其身心健康成長,還容易導致一些社會問題,必須予以嚴厲整治。【詳細】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離不開多方合力
直播打賞之所以會成為侵害未成年人的網絡陷阱,固然有未成年人心智發育不成熟、自控力較差的原因,也與父母日常教育的缺位不無關系,但更多還是緣于網絡平臺運行漏洞及其產品對未成年人的誘導——當孩子僅憑短信驗證即可完成資金支付,當一個個“打賞榜單”、一次次直播中的“PK懲罰”成為吸引粉絲掏錢打賞的重要手段,屏幕前未成年人的好勝心與攀比欲很容易被激發,進而對那些吸金手段失去甄別力與免疫力。
此番意見作為針對網絡直播領域首次提出的未成年人保護專項文件,展現出從嚴規范網絡直播打賞的決心,為未成年人筑起全鏈條、全方位的網絡保護屏障。【詳細】
青少年網絡保護需要建立“城堡”
打賞模式弊端太多,造成的社會負面影響太大,未來監管政策還會進一步趨緊。平臺和主播應盡快進行迭代升級,及早尋求替代功能,拓展新的收入來源。同時,平臺和主播還要牢記教訓,在開展其他業務、升級功能時,務必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守法合規運營,堅守社會道德底線,不可再將未成年人當成“唐僧肉”來任意宰割。【詳細】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牽涉到平臺、產品開發者等多方利益,相關治理的復雜性考驗著監管者的能力與勇氣。“用戶為本,科技向善”不該被平臺簡化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青少年模式”也不該被簡化成“封閉模式”。進一步說,青少年網絡保護不是粗暴地設置一個篩子,而是要建立“一座城堡”。尊重“數字原住民”的成長規律,在保護這一群體免受網絡負面影響的基礎上,為其提供豐富的網絡資源與充分的發展機會,才能真正實現“家長放心、孩子滿意、社會叫好”。【詳細】
(以上綜合工人日報、法治日報、東方網)
V視角:
@鍋里養樂多:干得漂亮,要是把打賞功能全關閉就更完美了。
@小旬月啦:應該實名制,“青少年模式”根本不管用。
@南希若瀠:挺好的,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
@來自曼查的獅子騎士:早該管管了,之前出了太多未成年人把父母的錢打賞光了的事。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嚴禁未成年人參與網絡直播打賞活動,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平臺要提高使用“門檻”,讓“青少年模式”最大限度發揮作用;另一方面,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直播平臺的監管力度,筑牢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屏障。當然,新規落地,成果還要看實效。期待此次的“一紙禁令”能盡快規范網絡直播打賞活動,并為未成年人營造更優質的網絡生態環境。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