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子房先生認為,一季度工業企業利潤能夠實現平穩增長著實不易。未來,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或許將成為一種常態。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茖W規劃長遠目標,精準應對短期需求,更好地發揮工業的“壓艙石”作用,我們就一定能夠跑好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馬拉松”。
面對較大下行壓力,開年工業經濟穩定恢復。國家統計局4月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9555.7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4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工業穩則經濟穩。2021年四季度,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穩步回升,全年工業投資和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彰顯了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應對壓力挑戰的廣闊回旋空間。今年以來,國際形勢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疫情也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一季度工業企業利潤能夠實現平穩增長著實不易。
這離不開“精準施策”和“靠前發力”。從去年12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制定《關于振作工業經濟運行 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到今年2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2部門出臺《關于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一系列能源保供穩價、助企紓困等政策組合拳落地見效,穩住了工業經濟的大盤。
“穩”的基礎持續鞏固的同時,“進”的力量也在不斷增長。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3.8%,較1-2月份有所改善;電氣機械行業利潤增長10.4%,增速較1-2月份加快4.7個百分點;專用設備行業利潤增長4.8%,增速加快0.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同比減少0.54元,較1-2月份減少0.18元……我國工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新動能不斷壯大。
把握住這樣的良好勢頭,就要在深耕優勢產業的基礎上,推動工業生產從“擴量”向“補鏈”“強鏈”轉變。產業鏈供應鏈是大國經濟循環暢通的關鍵。一些核心零部件要不到、買不來,給有關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帶來較大影響。對此,要針對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靈活性;還要大力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產業鏈的重要節點形成一批具有優勢的企業。另外,解決近期部分物流受阻的情況,需要完善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白名單”制度,加強部門聯動和政策協同,努力做到“原料運得進、產品運得出”。
進一步說,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需要在新賽場建設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導一些賽場建設,從而使我們成為新的競賽規則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競賽場地的重要主導者。我國是世界上工業體系最健全的國家,制造業增加值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工業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我們有信心更有能力,在國際競爭與合作中取得新優勢。
未來,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或許將成為一種常態。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科學規劃長遠目標,精準應對短期需求,更好地發揮工業的“壓艙石”作用,我們就一定能夠跑好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馬拉松”。(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子房先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中國經濟為何能實現“開門穩”?
保持定力 實現經濟穩步提“質”合理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