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毛同輝認為,對于廣大金融機構來說,依法誠信經營,助力銀發經濟平穩有序發展,在增進老年人福祉、促進社會和諧中實現各方共贏,不僅是守正創新的市場要求,也是應有應盡的社會責任。
國務院日前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有序發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務,并強調加強涉老金融市場的風險管理,嚴禁金融機構誤導老年人開展風險投資。
《規劃》立足于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明確“十四五”時期推動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格局初步形成。值得注意的是,《規劃》首次提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包括發展壯大老年用品產業,促進老年用品科技化、智能化升級,有序發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務等。
銀發經濟又稱老年產業、老齡產業,指的是隨著社會老齡化而產生的專門為老年人消費服務的產業。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銀發經濟已成為“新藍海”,發展前景良好。針對老年人的金融服務就是其中的重要領域。
但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知識結構等原因,許多人對新產品的理解能力和風險識別防范能力明顯不足,往往會輕信盲從金融服務的營銷宣傳。一些金融機構的不良營銷人員正是利用這一點,在老年人身上動起了“歪心思”,通過夸大、誤導宣傳,借助“激將式”、“噱頭式”等營銷手段“忽悠”老年人。有的明明賣的是保險,卻對老年人說是存款;有的只渲染理財產品的高收益,不提示可能發生的風險……諸如此類做法,都是在把老年人當成“唐僧肉”,把銀發經濟異化為“坑老經濟”,使眾多老人利益受損、金融行業信譽蒙羞。
應當說,《規劃》提出嚴禁金融機構誤導老年人開展風險投資,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必要性。這既是維護金融市場秩序,促進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提升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在銀發經濟方興未艾的大背景下,發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務大有可為、空間廣闊,廣大金融機構要堅守初心并精準發力,加快開發符合老年人特點的支付、儲蓄、理財、信托、保險、公募基金等養老金融產品。
對于廣大金融機構來說,依法誠信經營,助力銀發經濟平穩有序發展,在增進老年人福祉、促進社會和諧中實現各方共贏,不僅是守正創新的市場要求,也是應有應盡的社會責任。(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毛同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激發銀發經濟發展活力
以更強緊迫感求解養老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