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據媒體報道,近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向北京市政府建議“禁止公辦中小學幼兒園收集家長工作單位和職務等信息”。北京市教委回復稱:經核實,非常感謝您的建議,一是市教委正在研究取消父母職務信息的收集,二是該信息只用于學籍管理,嚴格保密,不對普通教師公布。
教育的原則應是有教無類
教育的原則,是有教無類,對受教育者一視同仁。如果普通市民的孩子與官員、商人的孩子不存在差別化對待的問題,學校就不需要了解學生的父母是什么職業、職務,在哪里“高就”。如今教委表示,家長工作單位和職務信息只用于學籍管理,嚴格保密,不對普通教師公布。一句“不對教師公布”,仿佛道出了家長職務信息的敏感性。其實,即便從避嫌的角度說,學校也應避免接觸學生和家長的敏感信息。【詳細】
受教育權本不應關乎家庭背景。家長提議“禁止中小學幼兒園收集家長工作單位和職務等信息”,是為了保護自己和孩子的隱私,更是為了捍衛教育公平,避免孩子被老師分成“三六九等”。試想,若不能厘清其中界限,為少數人提供可乘之機,教育公平豈能不蒙塵?而在這種教育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從小被灌輸權力與金錢至上的思想,又如何能健康成長?【詳細】
“收集家長職務信息”不能成為“明規則”
“學校收集家長職務信息”的做法,早就不是什么潛規則,而是明規則。表面上看,是為了通過信息獲得促進孩子教育。而深層次的問題則是學校想“挾學生令家長”。是想通過“家長的職務”換取“學校的利益”。比如,有的家長是政府機關工作人員,那么遇到涉及相關審批、政策的時候,就能讓家長幫幫忙;比如,有的家長是大老板、大商人,學校需要贊助的時候,也能讓他們“慷慨相助”。甚至,有的校長和教師還會借助“家長的能力”給自己私人的事情行個方便,本質上就是“利益交換”。再比如,學校組織愛心捐款的時候,本來是好事情,結果還是有老師依據“家長職務”“家長能力”搞“捐款攤派”。【詳細】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顯示,有幼兒園要求家長提供工資流水,有的家長被要求提供住房面積和價格等信息,有的孩子被要求畫出自家汽車車標或是拍照發到群里……正是一些學校和教師以種種直接或間接方式索取這類與教育無關的信息,引發了不少公眾的想象和猜測。也正因此,面對學校收集家長單位和職務信息,人們沒法不敏感。
在被動填寫個人信息外,也有家長喜歡主動“公開信息”——福建莆田一位學生家長在向老師作自我介紹時,曬出了“家族職業圖譜”,在市中級人民法院任處長的孩子父親、在市紀委任副處級紀檢監察員的孩子姥爺、在市教育局師資與人力科當科長的孩子表姨夫……以此暗示老師,如果您能對我的孩子“多多費心”,這些職務資源也可為您“效力”。雖說最終老師不為所動,但此事還是暴露出了家校關系中潛藏的利益、資源交易暗流。【詳細】
杜絕“以教育權換利益” 打造公平環境
由此不難看出,“學校收集家長職務信息”原本就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沒有任何關系,甚至會危害“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初心。因此,我們必須從維護教育公平的高度,叫停“學校收集家長職務信息”的做法,無論家長是干什么的,在學校孩子都必須是一樣的,他們的名字叫“學生”,而不是叫“局長的孩子”“科長的孩子”,而不是叫“經理的孩子”“董事長的孩子”。“禁止收集家長職務信息”是打造公平教育的需要,必須將禁止進行到底,全國范圍都應該“禁止收集家長職務信息”。【詳細】
北京市教委回應稱“該信息只用于學籍管理,嚴格保密,不對普通教師公布”,應該有助于緩解家長的焦慮。但是,要徹底打消廣大家長的顧慮,還有待更多見真章的政策落地。各地教育部門應根據相關政策與教學工作的實際需求,為學生信息收集工作劃好邊界;同時,還應加強各校校風與師德建設,杜絕少數人“以教育權換利益”的行徑,給學生隱私上一道安全鎖,給學生家長添一分安心。【詳細】
微言大義:
@毛辣果女士:確實,家長的職業跟孩子上學有關系嗎?
@ZBYweiwei:“袁華同學憑借《我的區長爸爸》一文,獲得全區作文比賽第一名!”
@最愛成寶拉:教育要一視同仁。
@Q蒂的世界:有的幼兒園老師還讓孩子畫自家車的車標。
@坤爺2020要崛起:非常贊同,為什么孩子入學還非得讓父母、祖父母報備自己的職務情況甚至收入呢,沒有必要。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部分教職人員過分在意學生家長中是否有“區長”“董事長”,嚴重影響了部分學生在學校的“被重視”程度,侵害了教育公平。學校應禁止教職人員“看家長職務下菜碟”行為,尤其要杜絕“以教育權換利益”。各地教委也應盡快劃定學生個人信息收集的邊界,為孩子創造一個更為公平、公正的教育環境。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