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毛同輝認為,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核心內容的“三新”經濟快速發展,不僅有效緩解經濟下行壓力,成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而且“吹皺一池春水”,賦能傳統產業,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激活因子”。可以說,“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的逐步提高,既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體現。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和嚴峻復雜國際形勢的影響,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仍繼續保持增長。經核算,2020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為169254億元,比上年增長4.5%(未扣除價格因素),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現價增速高1.5個百分點;相當于GDP的比重為17.08%,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核心內容的“三新”經濟快速發展,不僅有效緩解經濟下行壓力,成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而且“吹皺一池春水”,賦能傳統產業,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激活因子”。可以說,“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的逐步提高,既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體現。可以說,對于經濟高質量發展而言,“三新”經濟的快速發育壯大既是“因”也是“果”。而在“三新”經濟動力澎湃的背后,更讓人心澎湃的,是經濟發展在三個方面呈現出的盎然“新意”。
結構優化持續深化,提升經濟發展新能級。一方面,以“三新”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在整個經濟大盤子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另一方面,“三新”經濟自身內部結構也與整體經濟提質升級的態勢相契合。應當看到,經濟結構優化的持續深化,既是近年來我們把握和引領經濟新常態、主動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結果,同時也是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能級,在更高層次、更高品質上實現供給與需求的匹配與平衡。
科技創新賦能產業,激發經濟發展新活力。“三新”經濟的核心是創新。近年來,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下,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這是“三新”經濟蓬勃發展的根本前提。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繼續位列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14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近年來,先進制造業集群、平臺經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迅猛發展。在創新大潮下,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股潮流并行奔涌,不但讓“三新”經濟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同時也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釋放出空前活力。
新生力量拔節生長,打開經濟發展新空間。“察勢者智,馭勢者贏”,“三新”經濟就是高質量發展的“未來經濟”。我們也要看到,目前“三新”經濟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雖然不斷提升,但相對經濟總量而言還是偏低的。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要繼續大力扶持“三新”經濟發展,進一步集聚創新要素,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推動更多“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促進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更美風景線”。
未來,只要因勢利導,并注重前瞻性布局,“三新”經濟一定會在加快雙循環、構建新格局中有更大作為。可以說,“三新”經濟釋放潛力,蓬勃發展,整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就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也有了更強大的支撐。(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毛同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秉持初心使命 錨定宏偉藍圖
不忘初心使命 續寫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