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提高數字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程度,以新型消費提質擴容引領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傳統制造智能化腳步,中國制造必將贏得新優勢
“雙11”前夕,各地工廠進入趕工備貨的忙碌時刻。以前平均1000件起訂、15天交付,如今100件起訂、7天交貨,一家服裝工廠利用智能化調度排產系統,實現從“以產定銷”到“以銷定產”的轉型;根據用戶需求定制洗碗機、清潔機器人,一些家電企業完成了從“我生產什么你買什么”到“你要什么我生產什么”的轉變。時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定制生產領域進行探索,彰顯著電子商務對生產制造的積極影響。
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品質持續提升,網購從購實物到買服務,從注重“量”的滿足轉向追求“質”的提升,表現為高品質“尖貨”備受追捧,旅游、娛樂等消費所占比例提升。這種消費升級的趨勢,是需求側和供給側互相促進的結果,除了內需市場的堅實基礎,生產制造轉型升級也是重要原因。在消費熱點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商家意識到:數字技術為消費帶來巨大變化,企業必須進入數字化轉型的快車道,才能更好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從這個角度看,定制生產、協同設計、精準供應鏈管理等嘗試,正是制造業因應產業數字化趨勢所做出的必然之舉。
消費時點千億量級的流量背后,是高度復雜且協調的操作系統,是支付、物流等多產業融合發展所形成的支撐體系。正是得益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日益夯實,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動力不斷匯聚。從開發“數字大腦”,實現“產、供、銷、人、財、物”數據的智能挖掘,到建立物聯網追溯體系,對加工、儲運、流通全過程實時監控,數字技術成為傳統制造業轉型的重要動力。在消費互聯網融入產業互聯網的關鍵階段,做好分析市場動向、優化生產決策、重組生產流程等工作,數字技術必將持續轉化為制造業的產品優勢、競爭優勢。
從廣袤的鄉村到偏僻的山區,從開足馬力的生產線到熱火朝天的直播間,消費時點在釋放消費潛力的同時激發出更多生產活力、帶來更多發展機遇。一些平臺搜集產地直發的源頭好貨,將“養在深山人未識”的產品運達全國各地;一些鄉鎮企業借助手機與鏡頭,以原汁原味的直播贏得消費者。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間,數字經濟向基層、向農村延伸,農村電商數字化轉型速度加快,打破了零散亂的生產模式,推動形成更加高效、安全、綠色、智能的產銷體系。可以說,乘著數字化轉型的東風,更多地方和中小微企業獲得了轉型升級乃至彎道超車的機遇。
通過優化產業鏈、拓展制造業的邊界,數字技術成為推動中國制造升級的重要途徑。反過來說,正如“雙11”考驗著產業鏈響應速度及精準匹配度,中國制造升級也考驗著數字技術的持續創新能力。只有持續加強研發應用并提升算力、優化算法,數字技術才能更好地助力“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是為了補齊短板,促進制造業技術改造和智能升級,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壘土筑基。
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重點在制造業,難點在制造業,出路也在制造業。“十三五”時期,數字經濟對GDP增長貢獻率超過六成,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步伐正在加快。面向“十四五”時期,不斷提高數字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程度,以新型消費提質擴容引領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傳統制造智能化腳步,中國制造必將贏得新優勢。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