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喬瑞慶認為,貨幣投放要謹防刺激資產價格上漲、分流資金,避免脫實向虛。因此,下半年要保持消費恢復的良好勢頭,就要著重穩就業、保就業,更要注重調節非消費性支出的過快增長,以切實涵養消費能力。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256億元,同比下降11.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下降3.9%,比一季度收窄15.1個百分點。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26億元,同比下降1.8%,降幅比5月份收窄1.0個百分點,環比增長1.34%。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今年上半年我國居民的消費被抑制。不過,從目前的數據看,消費恢復的勢頭良好。毋庸置疑,這主要得益于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促進消費政策的落實。3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3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從六大方面提出了19條措施,力促消費擴容提質,為對沖疫情影響提供了具有針對性的、強力度的政策依據。同時,各地結合地方實際,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補貼、獎勵、發放消費券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大力促進消費。“真金白銀”的消費激勵,有效調動了消費積極性。
當然,在上半年,面對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和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消費能夠形成良好的恢復勢頭,從根本上說是緣于我國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強大的消費能力。持續擴大的消費市場以及不斷增強的消費能力,為新消費業態的催生提供了堅實基礎,對消費的恢復形成了有力支撐。
消費在經濟發展中具有基礎性作用。我國經濟要走出疫情沖擊的負面影響,必須發揮好消費的基礎性作用。這就需要不斷拓展市場空間,持續增強消費能力,讓人民能消費、愿消費、敢消費。消費能力源自于穩定可持續的收入。要形成可預期的收入基礎,一方面要穩就業、保就業,另一方面也要鼓勵收入向消費轉化,并減少非消費支出對消費支出的擠占。
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6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2.7%。居民實際收入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同比名義增長2.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6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1.3%,降幅收窄2.6個百分點。穩定的就業形勢有利于穩定收入預期,收入增加對消費的提升作用也在逐步顯現。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個別地方的房價異常上漲,引導了房地產市場預期,這可能會減少購房者以及計劃購房者的消費支出。此外,股市“牛”情也在刺激資金入市,不少人可能會因此壓縮或延緩消費支出,拿錢追漲。
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13.49萬億元,同比增長11.1%。貨幣投放是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的,要么流入實體經濟助力生產,要么走進流通領域促進消費。貨幣投放要謹防刺激資產價格上漲、分流資金,避免脫實向虛。因此,下半年要保持消費恢復的良好勢頭,就要著重穩就業、保就業,更要注重調節非消費性支出的過快增長,以切實涵養消費能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喬瑞慶)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評論:消費升級增添經濟發展動力
消費熱情回升,經濟復蘇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