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針對小微企業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落地,5500億元長期資金釋放,將引來活水潤澤實體經濟。
此舉是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3月1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抓緊出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措施,并額外加大對股份制銀行的降準力度,促進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支持,幫助復工復產,推動降低融資成本。
當前,精準針對小微企業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既迫切又必要。目前,雖然全國復工復產率明顯提升,但各環節尚未完全協同,產業鏈、供應鏈還存在阻滯環節。尤其是眾多小微企業仍然面臨生存、生產困難,需要更大力度、更加精準的政策支持。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難,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融資難,這不僅讓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難以為繼,也成為產業鏈、供應鏈上的“堵點”。因此,推動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需要暢通資金鏈,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已加大了逆周期調控力度,為市場提供更多資金支持。如在春節假期后,通過公開市場逆回購、MLF操作累計釋放流動性3萬億元,并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下調逆回購、MLF利率引導LPR下行等,有效降低了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針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并額外加大對股份制銀行的降準力度,有望激發銀行體系尤其是股份制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主動性、增強其服務小微企業的力度。隨著降準資金的釋放,銀行體系將有更多低成本資金專門用于服務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國民經濟的薄弱領域,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提升金融紓困的精準度。接下來,貨幣政策需要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在恢復正常生產、穩定經濟增長上下功夫,盡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尤其要看到,在全球再度開啟貨幣寬松潮的形勢下,我國貨幣政策需要繼續保持定力,以我為主。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妥善應對疫情沖擊與經濟短期下行壓力,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二是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支持。三是繼續通過深化LPR改革釋放潛力,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四是統籌發揮金融系統合力,分類引導各類銀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通過更加靈活適度的穩健貨幣政策,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盡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努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陳果靜)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