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十來天,就是除夕了。年夜飯預訂進入最紅火的時段。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提示,建議消費者選擇正規餐飲企業,做到實地考察、簽訂書面合同、明確消費細節,在合同中應注明預付款項是“定金”還是“訂金”,保留購物憑證,確保維權有據。
這份提醒來得實在及時。已經有媒體報道,如今,年夜飯預訂花樣多,“套路”也不少,比如虛假宣傳、只有套餐、定金不退等,由此引發的消費投訴正在升溫。
虛假宣傳,說白了就是掛羊頭賣狗肉,以次充好、名不副實、重量和數量不足等是常用伎倆。所謂套餐制,則是商家訂好菜單,一人一套,不得更改、按人頭收費,或者干脆設置一桌數千元的套餐。至于“定金”和“訂金”,背后的含義和法律責任完全不同。定金,實質是商家違約金,若消費者取消訂單,商家并無違約,預付的定金不退。而訂金,則是消費者預付金,取消訂單可全額退款。一字之差,后果迥然有別。
商家趨利,無可厚非。春節是消費熱點時段,由于員工回鄉、訂單不穩定、食材漲價、成本加大,諸多因素也讓商家為難。但是,錢要賺在明面上,絕不能明是一團火暗是一把刀。要讓消費者知情領情,要用好菜品和好服務讓消費者放心滿意。消費者滿意,商家自然得利。賬上好看,還贏得了口碑、贏得了信譽、贏得了未來發展的機會。若商家此時趁“火”打劫,傷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也傷害了企業自身形象。何況,隨著消費經驗的增長和積累,消費者日益成熟,靠套路賺昧心錢,商家能走多遠?道路千萬條,誠信第一條,商家且謹記。
從消費者的角度,年夜飯可謂一家人一年里最重要的一餐。除舊迎新的重要節點若遭遇商家套路,一家老小的心情可想而知,除了利益受損,“精神損失”難以彌補。如遇套路,消費者要依律維權。針對消協的提示,工商管理部門也應做好事前重點防控。
不讓年夜飯變成“年夜煩”,需要商家、消費者、監管部門各負其責,共同守候歡樂祥和的除夕夜。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