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從前只知代購、代跑腿,但現在的年輕人,已經連吃火鍋、去健身都不用“事必躬親”了。據了解,以“代服務”為主的各類跑腿平臺已步入大眾視野,二手平臺上的各類娛樂服務也應運而生。對于日益流行的“代經濟”,網友們評價不一。業內專家稱,“代經濟”屬于“懶人經濟”范疇,雖使部分人的生活變得更高效,但也不提倡過度依賴。
“代經濟”為什么蓬勃?
是有時代背景的。一則是生活節奏在變快,同時大家錢包也更加鼓起來了,有實力讓自己從繁瑣的日常生活中解脫出來。更重要的是,如今的社會更加專業化,花錢讓人跑腿,其實是更符合經濟原理的。比如海外代購、急送物品,排隊掛號,公司業務代辦(如公司注冊、變更、報稅、商標注冊等),車輛上牌、過戶、年審等。這些如果讓當事人自己去解決,可能要花上很多時間和精力,而這些時間和精力,原本可以拿來賺更多的錢的。
可以說“代經濟”在為美好生活加分。于個人,能用錢解決煩心事,就像有了代駕,開車去吃飯也可以放開喝而不必擔心酒駕判刑。于社會,專業的事由專業的人來干,分工精細化有助于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生產效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時下幾個外賣平臺創造了數以百萬個就業崗位,就是托了“代經濟”的福。而且借助便捷的移動互聯網技術,“代經濟”正以更加專業和本土的姿態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詳細】
“代經濟”本質上是提供服務
從創造社會價值的角度來看,“代經濟”的出現,本質上是提供服務,且讓服務更加接地氣和實用,也有利于市場的激活和繁榮。最典型的案例便是外賣,這樣的“代經濟”,不僅為民眾提供了便利,還衍生出了一個新職業和新行業,讓數以萬計人有了生計。
“代經濟”的出現,實際上是讓社會分工更多樣和明確,進而讓社會產生更大價值,呈現更多繁榮景象,與催不催生懶人,沒什么直接關系。至于那些變懶的人,更多是自己的主觀選擇,不能甩鍋給“代經濟”,我們可以享受“代經濟”帶來的便捷,同時也可以花更多氣力專注于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健身、學習和工作等。【詳細】
別把“代經濟”做成無厘頭經濟
之所以在“代經濟”前冠以“古典”“傳統”之類的詞語予以限定,皆因時下越來越多的“代經濟”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腦補都補不出來。就像吃喝、健身、追女朋友,這些不是應該本人親力親為的事嗎,怎么還可以請人代勞?
人們常說,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一些“代經濟”就有越軌之嫌。一是沖擊道德底線,就像“代追女神”服務,人又不是獵物,豈能由別人“代追”、追到了交到你手上?感情需要雙方付出,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別人橫插一杠,算咋回事?這類業務有違公序良俗,也很容易突破道德底線,引起不必要的糾紛。二是挑戰法律紅線,像代罵、代報復、代考、代寫論文等。不論罵人、打人,還是替考作弊,嚴重的話都是違法行為,這種“代經濟”要不得。
“代經濟”要不要管?發軔之初,為行業發展計,讓這匹“野馬”多跑一會兒是可以的,但當其體魄越來越壯且有越跑越遠的風險時,就必須把它拉回到正軌上來,規范發展,為行業可持續發展賦能。【詳細】
微言大義:
@老米3892:懶人經濟。若你想賺他/她的錢,就要把他/她變得越懶越好。
@網上知世界:代管錢。
@人間鎖鏈:我提供代花錢業務!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代經濟”的出現引起了爭議,有人認為它提高了社會運行效率,也有人認為它催生了“懶惰”。其實,它只是社會分工高度細化的產物,本質上還是提供服務。就服務內容而言,只要買賣雙方同意,只要不違反法律、不違背公序良俗,有何不可呢?至于其究竟能走多遠,不妨完全交給市場,這也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題中之義。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