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影響著生產關系的變革,將推動著全球從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向后工業化、后信息化社會轉變。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兩步走”戰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1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站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歷史長河,從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來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的30余年,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新一輪全球產業結構轉型機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的生產力基礎。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的30余年,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穩步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經濟社會結構呈現出明顯的趨勢性階段性特征。一是全面實現工業化并在2030年后全面轉入后工業化,且在較大程度上進入信息化社會,科技進步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大動力。二是基本完成城鎮化,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農業人口向非農業人口轉變基本完成,城市新二元結構問題得到解決,城鎮人口與戶籍人口之間的差別化待遇基本消除。三是居民收入水平穩步增長,中等收入群體比重達到60%以上并成為社會主體人群,充分實現先富帶動后富并實現共同富裕。四是各項制度更加成熟完善并基本定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踐模式趨向成熟,社會主義的命運前途取得決定性勝利。五是我國在國際體系、國際秩序中的地位重塑確立,成為世界具有重大話語權、影響力的世界性大國,甚至成為在國際利益調整上發揮主導性作用的世界大國。
未來30余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改造全球傳統生產模式和服務業態,推動傳統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變革,促進工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新科技革命或將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等領域取得突破,并通過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市場化,催生出新的行業、改造傳統的產業、塑造產業格局。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制造技術融入到傳統制造業的產品研發、設計、制造過程,將推動傳統制造業由大批量標準化生產轉變為以互聯網為支撐的智能化個性化定制生產,大幅提升傳統產業發展能級和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等全面嵌入到制造業和服務業領域,將打破傳統封閉式的制造流程和服務業業態,促進制造業和服務業在產業鏈上融合。隨著產業高度融合、產業邊界逐漸模糊,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將不斷涌現,現代產業體系還將加速重構。與此同時,隨著新技術在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領域取得突破,將催生出具有關聯性強和發展前景廣闊的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產業,將推動全球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進入新一輪長周期繁榮期。
與此同時,顛覆性技術的突破應用抑或將促使全球價值鏈出現分解、融合和創新,對傳統比較優勢、要素供給、制度供給等形成壓力。一方面,顛覆性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打破原有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模式,推動全球從產業鏈式分工轉向產業網絡式分工,勞動等要素低成本比較優勢和傳統加工制造環節的重要性將降低,創新要素和研發設計活動在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性強化。另一方面,以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加大對信息人才、數字人才、智能人才的需求,可能導致部分地區出現嚴重的結構性失業問題,也可能加劇傳統有形物質資本供給過剩和數據、知識等無形資本需求加速上升之間的供需矛盾。與此同時,新科技產業革命或還將摧毀舊生產力與舊生產關系,加劇現行教育、科技、就業、社保、法律法規等傳統制度體系與新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對全球治理體系和各國經濟社會制度帶來新的挑戰。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是社會文明的進步,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要牢牢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開啟的“直道超車”機會窗口,夯實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向社會主義高級階段邁進的生產力基礎。
順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變遷趨勢,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體制優勢和國內市場潛力大的市場優勢,以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等領域科技創新及其產業化為重點,加快破除阻礙“創造性毀滅”的體制機制障礙,著力增加創新要素積累、提高人力資本存量、前瞻布局信息基礎設施等,提高科技創新、勞動、資本等生產要素的配置效率,促進要素積累和全要素生產率提升。一是圍繞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聚焦新一代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關鍵領域,加快建立產學研對接的創新鏈和產業鏈、構建多方參與的創新創業網絡、布局一批具有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項目,提高技術支撐能力。二是圍繞提高人力資本積累,前瞻把握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對人才的需求,針對我國關鍵技術方面高技能人才緊缺、應用技術和工程技術人才偏少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進一步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加快推進人才發展體制和政策創新,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提高人才質量、優化人才結構、強化人才激勵,提高人才支撐能力。三是圍繞提高資本積累,針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信息資本、數據資本、智能資本等資本形態的需求,不斷完善金融體制、優化金融結構,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資本支撐能力。四是圍繞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針對我國中高端制造業發展能力不足、服務業競爭力不強、產業融合程度不高等突出問題,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提升現代服務業、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增強中高端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提高產業支撐能力。五是圍繞創新體制機制,針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制度創新的新要求,深化相關配套制度體系改革并加強新技術在社會治理中的應用,著力提升我國適應、參與和引領新科技產業革命的制度支撐能力。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