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走訪多所大中小學了解到,不少學校沒有開設(shè)勞動課程,一些學校雖然開設(shè)了勞動課程,但常常紙上談兵、形同虛設(shè)。受訪教師表示,當前“崇尚分數(shù)、崇尚快樂”的青少年不少缺乏勞動概念,不僅不熱愛勞動,甚至鄙視勞動,更缺乏自我勞動的習慣和意識。
從勤于學習到勤于動腦動手,勞動教育是傳統(tǒng)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對小學生而言,無論年齡、成績、家庭等因素如何千差萬別,參加勞動旨在幫助學生培養(yǎng)勞動興趣、磨練意志品格、增進身心健康。所以,每當“勞動最光榮”的理想信念猶如春風化雨般影響孩子們的成長,“成績好就不用勞動”的做法,也十分可笑。
勞動教育意義深遠,但卻耐人尋味。2015年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專門出臺《關(guān)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用3至5年時間,統(tǒng)籌資源,構(gòu)建模式,推動建立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形成普遍重視勞動教育的氛圍。”從小到大,從家庭到學校,勞動教育是一個長期可談的話題,更是一份不可或缺的責任。
“有教無類”是現(xiàn)代教育的基本理念,鼓勵孩子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與熱愛勞動的做法并不相悖,所以無論成績好壞都有參與勞動的責任義務(wù)。勞動是什么?勞動的目的是什么?一些地方教育暴露出只重成績卻輕待勞動的問題。對于出于年幼的孩子們而言,既不懂怎樣做才能算勞動最光榮,更不知勞動對于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有些甚至認為勞動教育就是多上幾堂社會實踐課或多做幾次家務(wù)活,這種思維相對窄化的思想觀念,很容易導致勞動教育被忽視。既然在勞動面前不能“一視同仁”,又何談思想道德建設(shè)?
進一步說,學生成績好壞不代表一個人是否真正實現(xiàn)了全面發(fā)展。當下,許多地方已將文體課程納入結(jié)業(yè)考試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之一,目的是讓每個孩子順應全面發(fā)展的趨勢。而勞動,雖然沒有固定的標準,更沒有固定的范圍。勞動可以小到隨手撿起腳下的垃圾,可以大到給身邊的人們乃至未來整個國家?guī)砀@@種意識并不能靠成績來獲得,而是日積月累,從小培養(yǎng),塑造良好習慣。
再者,“成績好就不用勞動”的做法本身就是充滿矛盾的。教育學生的目的來取得優(yōu)異成績,目的是未來有良好的發(fā)展方向,但最終終將是服務(wù)于社會。誰都無法逃離“勞動者”這一角色,更沒有人可以將勞動置身事外。各行各業(yè),勤勤懇懇,因為尊重勞動,愛護勞動,珍惜勞動,所以唯有熱愛勞動者能獲得更多人的認可。
因為勞動,所以光榮,當人人都意識到這一點,頓時覺得成績好就不用勞動的做法太過可笑。有勞動的機會,感受勞動的魅力,既是一個人的責任,又是一個人的幸福。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