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是一項歷史性工程,奮戰(zhàn)在扶貧一線的工作人員付出了心血,傾注了感情。記者走訪調研了解到,一些扶貧工作人員自掏腰包,資助貧困群眾。
扶貧干部自掏腰包到基層扶貧,是扶貧干部帶著感情扶貧,真扶貧、扶真貧的一種體現(xiàn)。但扶貧干部個人經濟能力有限,經常性“自掏腰包”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扶貧干部的經濟負擔。若把“自掏腰包”當成扶貧工作的一種方法,則不是長久之計,終非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扶貧干部自掏腰包到基層扶貧,反映基層扶貧任務的艱巨,折射出扶貧工作存在的一些短板。要把扶貧干部“自掏腰包”當成一面鏡子,從中查找不足,在解決扶貧工作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上下功夫。
下好資金“及時雨”。扶貧干部自掏腰包,有的屬于幫助貧困群眾先行墊付扶助資金。一些地方的貧困戶拿到了危房改造的指標后,需要自行將房子蓋起來,相關部門驗收通過后,才可以拿到相應的危房改造補貼。為了完成幫扶任務,有些幫扶單位或個人先墊付,等驗收通過后,貧困戶再用危房改造補助償還。扶貧資金必須用到急需的地方,避免扶貧干部為扶貧項目墊資,應加大財政對貧困群眾的轉移支付力度,及時將扶助資金撥付給貧困群眾,讓扶貧資金像“一池活水”滋養(yǎng)貧困戶脫貧,做到扶貧政策應享盡享,減輕基層干部扶貧的經濟壓力。
合力催生“長生花”。有的扶貧干部視貧困戶如親人,不僅經常幫助購買米、食用油、棉被等生活物資,還幫助購買電視機、洗衣機、冰箱、彩電等大件電器。一些扶貧干部在完成各種幫扶工作的同時,還自己掏錢做慈善,資助困難學生。扶貧干部個人傾力傾情幫扶,愛心可嘉,但受個人經濟能力限制,難以堅持長久。對個別群眾的特殊困難,需將情況及時上報反映,利用社會兜底保障政策解決。對于需長期慈善扶持的,要尋求社會力量的支持,形成強大的幫扶合力。
種好扶志“責任田”。扶貧干部有時拿錢拿物,與個別貧困戶套近乎,是一種無奈之舉。這種“自掏腰包”難以幫助個別貧困群眾形成持續(xù)脫貧的能力,反而可能助長“等靠要”的依賴心理。對那些“身貧”又“心貧”的群眾,如果不扶志,即使通過給錢給物使其一度脫貧,也很可能坐吃山空再度返貧,進而耽誤脫貧攻堅全局。因此要認識到,做好扶志工作,是扶貧干部不能推脫的擔子。要找準相關群眾的“志短”病根,做到“精準醫(yī)療”、對癥下藥。通過多想些發(fā)展產業(yè)、拓展就業(yè)的方法,給貧困戶找到出路,激發(fā)他們的內生動力。保持住穩(wěn)扎穩(wěn)打的踏實干勁和耐力,讓扶志的效果顯現(xiàn)。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