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員鄧浩認為,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充分證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而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下一個40年的中國,定當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
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歷史性抉擇,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紀元。4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
40年間,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從3600多億元增長到80多萬億元,早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40年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超過22倍,7億多人擺脫貧困,中等收入群體已達3億多人,人均預期壽命提高近9歲……
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是我國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的40年,也是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實現歷史性跨越的40年。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是我國全體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40年,也是脫貧成就舉世矚目的40年。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是我國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發展的40年,也是我國深入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40年。
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充分證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而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進入新時代,回望來時路,我們實現了一次又一次巨變,邁過了一道又一道天塹,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改革開放帶來的澎湃動能。
40年來,改革開放始終圍繞著“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而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以人民為中心,是改革開放一以貫之的價值導向。中國的改革,一開始就認清了自己的主體力量,催動了社會主義中國煥發生機活力的強大引擎。
歷史長河中,40年也許只是“彈指一揮間”。然而,對于近14億中國人而言,這是一段我們共同見證和參與的歲月,大時代的宏大敘事背后,是無數個體命運的巨變。天道酬勤,春華秋實。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站在新的歷史方位,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共同的奮斗目標,改革開放正匯聚起深沉而磅礴的力量,續寫新時代的壯麗篇章。
對歷史的最好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今天,我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外部環境也發生深刻變化,改革開放的復雜程度、艱巨程度、敏感程度,絲毫不亞于40年前。無論是推動事業發展,還是應對風險挑戰,出路在改革開放,希望在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開放永不停步!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使命呼喚新作為。讓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推動“中國號”巨輪不斷破浪前行、揚帆致遠。
下一個40年的中國,定當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鄧浩)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評論: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永無止境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