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紓困民企的行動持續進行中,并逐漸從政策層面轉入實操階段。
證券行業是動作最快的。滬深交易所第一時間發行18億元專項紓困債。兩天前,共有11家證券公司設立的11只證券行業支持民企發展系列資產管理計劃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成立規模總計228.21億元。
另外,券商與政府、企業聯合等多形式針對民企的紓困基金規模也在不斷壯大。
銀河證券以牽頭形式,聯合央企、地方國企、金融投資機構、大型民營企業集團等共同發起設立銀河發展基金(母基金),總規模計劃達600億元。
中信建投與河北省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發起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河北省上市公司新動力紓困基金。
海通證券聯合國盛集團及其他國企共同組建目標規模100億元的上市公司紓困基金上海國盛海通股權投資基金,目前已完成基金工商核名,正加緊推進基金設立工作。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也是力挺民營經濟的主力。
從10月份開始,北京、深圳、上海、浙江、四川及廣東等地超過10個省市紛紛出臺紓困舉措。
昨日,寧波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確保不抽貸、不壓貸、不斷貸。設立規模為100億元的上市公司穩健發展支持基金。
福建省多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防范化解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的指導意見》,支持省屬國企與金融機構加快設立總規模150億元的省級紓困基金(首期規模20億元),重點支持省內實體經濟領域上市公司紓困股權質押風險等。
除了資金支持,多地政府從稅收、成本、營商環境方面著手推出新舉措。廣東省出臺《關于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被稱為當地“民營經濟十條”,文件提出要“降低民營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河北省提出力爭2018年至2022年,每年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300億元。江西則要力爭2018年全省企業成本降低1200億元以上、三年累計降低2800億元以上。江蘇省發布《關于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28條具體措施,預計可為實體經濟企業降本減負600億元左右。
綜合來看,不論資金支持還是政策傾斜,越來越詳細具體,實操性強,直指民營企業痛點。隨著各種措施落地,民營經濟整體困難將得到緩解,狀況得以改觀,并終將反映在宏觀經濟增速和發展質量層面。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