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輪抗癌藥專項談判意義不凡,增強了人們對醫保部門管好基金、更好推動醫改的信心
歷時3個多月,抗癌藥醫保準入專項談判落下帷幕。近日,國家醫保局印發通知,將阿扎胞苷等17種抗癌藥品納入醫保報銷乙類范圍,并確定了醫保支付標準。與原價相比,談判藥品平均降幅達到56.7%。
從降價幅度來看,醫保談判成果突出。原來高高在上的藥價,經談判后大幅降價,個別藥品甚至降到全球最低價,讓越來越多的患者用得起藥、治得起病。談判機制遵循平等協商、利益均衡原則,以量換價,最終形成醫保基金可承受、更多患者受益、藥企愿意讓利的“三贏”局面。
醫保機構以市場作為談判砝碼,與藥企協商確定支付價格,在國際上是通行的定價辦法。在確保公平公正的條件下,買什么藥品、服務,以什么價格買,患者最終能不能得到“團購”的藥品、服務,成為影響談判成敗的三大要素。因此,針對抗癌藥的談判難度不小。首先,抗癌藥多為占有獨家市場份額的創新藥品,價格很高,一般專利期較長,要開展大量的流行病學、臨床療效、藥物經濟學評價等基礎性工作。其次,關于藥品的臨床使用數據、價格信息必需足夠充分,才能打破信息不對稱的局面,讓醫療、藥品的供方主動與需方商定合理價位。最后,在談判成果的落地環節,需確保藥品的有效供應和合理使用,讓患者能順利買到并報銷合規費用。
此輪抗癌藥專項談判意義不凡。如果說2016年的談判是小試牛刀,2017年的談判是初嘗戰果,今年的談判則是主動出擊、成果豐碩。談判的對象是最具創新性、價值高端的抗癌藥,也是很多患者買不起但是不得不用的救命藥。談判的部門已由2016年的衛生部門主導、2017年的人社部門主導,轉為管理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的新組建部門醫保局,全國三大醫保的基金大池子大大增強了談判實力。更重要的是,此次談判不僅為今后完善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提供了經驗,還助推了醫保角色轉換。談判機制的建立,意味著醫保走到醫藥服務購買的前端,要主動比較醫藥服務的性價比,更多地考慮買什么、花多少、值不值的戰略性問題,而且購買之后,用得怎樣、效果如何、過程中有什么問題,都需要統籌考慮。這也推動醫保轉變對醫藥服務的監管方式,更多地利用信息化、市場化手段來加強全服務鏈條的管理。可以說,此次談判增強了人們對醫保部門管好基金、更好推動醫改的信心。
當然,我國的藥價談判工作剛起步,還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比如公立醫院占據藥品使用的主導地位,目前以藥補醫機制尚未徹底取消,如何讓談判藥品真正得到合理使用,需要部門之間的磨合溝通,也需要信息互通和細化考核、監督。此外,臨床藥物經濟學評價數據較少,全人群的流行病學數據不夠充足,醫保的測算、精算專業水平也須進一步提高。
也應看到,藥價的形成與藥品生產、流通、使用等環節密切相關;降低創新藥、高值藥品價格,不能只依賴于醫保談判機制。當前正在開展的取消以藥補醫、藥品流通“兩票制”改革、鼓勵藥品研發創新等,都影響著藥品價格形成。根治高藥價,關鍵在于形成科學合理的定價模式,而這有賴于深化“三醫”聯動改革,打造健康有序的流通秩序,提供科學合理的醫藥服務,營造鼓勵藥品創新和研發的環境。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