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了廣東經濟與社會發展“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新要求,其中,要求廣東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叭病敝卫砝砟畹奶岢,既是對馬克思主義治理思想的繼承,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新時代治理進程中的豐富和發展,昭示了當代中國構建社會治理格局的具體實現路徑是:體制的共同建設、行動的共同治理、成果的共同享有。對廣東新時代社會主義治理實踐的行動展開,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
共建就是全體人民共同參與社會建設。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是人類生活的共同體,社會建設是社會主體主動以推進共同體發展為目標,而進行的物質和制度創造的實踐活動。其中,制度建設在社會治理格局中處于基礎性地位。它要求作為先行地和實驗區的廣東,在構建社會事業上,應體現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和政社合作的協同共建原則,通過制度安排,為市場主體和社會力量創造多重發揮的機會; 在完善社會福利上,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需要得到制度保護;在促進社會發展上,要充分認識社會組織在新時代的全新意義,它們是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重要角色,是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合作者。因而,應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致力培育社會力量,增進社會建設的參與活力。
共治是社會治理主體實施共同治理的社會活動!肮仓巍钡闹黧w是人民。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是習近平社會治理理念的出發點,他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為此,就要求廣東在構建新型社會治理的整體布局中,樹立整體性的社會治理觀,將黨縱覽全局、協調各方的政治優勢,同政府的資源整合優勢、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社會組織的群眾動員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打造全民參與的開放式社會治理體系,推進社會治理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和專業化建設。
共享就是所有社會成員共同享受社會治理的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準是廣大人民群眾是不是都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成果。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斗。這就要求廣東要把握好社會治理的“投入—產出”、“權利—義務”關系,重點做好粵東西北山區農村的社會治理工作,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加強和改進社會治理的固本之策,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保障低收入群體和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著力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從而,在發展中補齊不均衡發展的山區民生短板,使社會治理的成效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總而言之,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廣東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中走在全國前列的新要求,為廣東省深化社會治理的實踐改革,探尋社會治理新路徑指明了方向和奮斗的目標。其中 “共建”是社會治理的基礎準備,“共治”是社會治理的中心環節,“共享”則是社會治理的最終歸屬。廣東省“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走在前列”,不僅關系著現代化建設中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且彰顯著以黨建為引領,以法治為保障,以共同參與為途徑,打造更加安居樂業的廣東實踐,在全國的引領和榜樣示范效應,開啟廣東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ㄗ髡呤侨A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