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千店一面”的酒店,如今,強調個性化的旅游民宿成了越來越多游客的新選擇。國家旅游局去年10月頒布了首個民宿標準《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新規施行三個月來,很多民宿預訂平臺和民宿企業正積極按照標準整改、發展,但安全、隔音、衛生等困擾游客的民宿亂象仍難終結(1月2日《北京日報》)。
《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標準對民宿的衛生、安全、服務等基礎性方面作出規范。民宿國家標準強調經營者必須依法取得當地政府要求的相關證照并滿足公安機關治安消防相關要求;民宿單幢建筑客房數量應不超過14間,同時規定民宿客房床單、被套、枕套、毛巾等應做到每客必換并能應賓客要求提供相應服務。如規定:客房衛生間應有防潮通風措施,每天全面清理一次,公用物品應一客一消毒。
由于標準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面,再加上各地沒有出臺地方標準、法律法規和信用評價體系,標準的出臺對民宿經濟發展沒有太大的約束力。江蘇省消協日前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對江蘇民宿的消費狀況調查結果顯示,超六成消費者擔心民宿衛生狀況,而實際上只有19%的民宿床品做到了“基本潔凈”。對于住民宿的女性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安全。一些女性對入住民宿的私密性和安全性體驗很差,入住這樣的民宿會讓她們忐忑不安。此外,很多民宿沒有跟治安、消防系統聯網。有的為了招攬生意,住宿登記時不嚴格核實入住人員身份;有的裝修材料不符合耐火要求,消防設施等不到位,加上從業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存在很多消防、治安隱患。一旦出現突發事件,入住人員很難得到救助。
雖然《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暫時還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面,但仍屬于行業規范和國家標準,各地應該參照執行,不然制訂這樣的標準又有什么意義?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一個單位或者企業制定了規章制度,只要不違反國家的法律,員工就應該去執行這樣的規章制度,不執行就應受到處罰。民宿標準制定后,各地就應該參照執行,有關部門的監管也要及時跟上。
因此,各地要參照標準,監管督促民宿行業規范運營。民宿經濟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公安、消防、旅游、環保、市場監督、衛生等多個部門。不妨利用互聯網平臺,通過財產、人身安全保障方案及身份識別等手段,建立完善的房東、租客個人信用檔案登記制度和規范的個人信用評估機制,交易雙方可以根據累計評價和信用評級來進行雙向選擇。各地應根據民宿標準,讓經營者持照經營并滿足公安機關治安消防等相關要求,使民宿業不再處于無監管部門、無經營許可證、無法開具發票的“三無”狀態。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在立法層面對民宿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實施的關鍵在于落實。各地應該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對民宿業進行整治,對不符合標準的要限期整改,對限期內沒有整改到位的必須清理出民宿市場。只有監管步伐跟上了,才能讓游客在民宿住得更踏實、睡得更安穩、玩得更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