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推出的用戶個性化年度賬單成了話題,卻有人發現“授權漏洞”并質疑支付寶故意縮小字體不讓用戶留意授權內容。3日深夜,芝麻信用官方微博做出回應,稱這個做法“肯定是錯了”,本來是希望讓用戶知道,只有在自己同意的情況下,支付寶年度賬單才可以展示他的信用免押內容,“初衷沒錯但用了非常傻逼的方式,愚蠢至極”。目前已調整頁面,取消默認勾選。(1月4日澎湃網)
從支付寶年度賬單的“授權漏洞”來看,其是授權允許支付寶查看芝麻信用相關信息,并向其他金融機構推送信息,乃是一個合法協議,在信用機制應用越來越廣泛的社會環境下,交叉授權本身沒有太大問題。支付寶錯誤之處在于,授權環節不規范,將字體設置太小,并且默認直接打勾,等于變相侵犯用戶選擇權,很多用戶并未看清楚,直接跳過去,就會存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對該項服務功能進行了授權。
這兩天互聯網大佬頻頻遭受質疑,微信才被質疑有“天天看你的微信”的嫌疑,支付寶又被曝光“授權漏洞”,均引起公共輿論議論紛紛,網友更是集體聲討騰訊和阿里。而微信和支付寶也都在第一時間站出來,澄清相關事實,微信稱沒有保存用戶聊天記錄,支付寶更進一步承認“愚蠢至極”,取消默認勾選,用戶可以自行取消授權等。不過,這樣的做法,并未能徹底平息網友的質疑和憤怒,事件依然在發酵之中。
廣大網友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騰訊和阿里是國內最大的互聯網企業,涉足領域眾多,幾乎涵蓋所有的互聯網應用范圍,而且,微信和支付寶是智能手機必備的APP,每個人都無法擺脫它們的服務,如今卻被曝光有監控用戶聊天、侵犯用戶選擇權等問題,自然會令人感到恐慌不安,并引發對互聯網產品和服務的擔憂。
我們已經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APP的功能愈來愈強大,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技術手段,采集用戶的個人信息和數據,包括姓名、電話、住址、消費記錄、上網記錄、健康狀況等,現在新技術還可以采集指紋、虹膜、面部特征等敏感信息?梢,互聯網企業通過科技和應用工具,能夠全方位了解用戶的所有信息和數據,而且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的發展,用戶被采集的信息和數據還會更多、更細致。
關鍵的一點是,用戶即便知道互聯網企業在采集和使用相關信息與數據,也絲毫沒有辦法阻止,甚至為了享受到更好的服務和產品,心甘情愿將這些敏感信息和數據,交給互聯網企業。顯然,互聯網企業究竟如何采集和使用這些信息與數據,怎樣確保它們不越界、不濫用,以及保護好用戶信息與數據不泄露等,才是問題的核心因素,只有這些問題都解決掉了,才能讓用戶真正放下心來,不再視互聯網技術為洪水猛獸。
針對這個問題,《大數據時代》作者提出了一個觀點,其認為在互聯網時代,數據價值主要體現在二級用途上,單純防范企業采集個人數據并未意義,應將重心放在數據使用者要為其行為承擔責任。因此,對于個人數據隱私保護應區分具體用途,部分無關緊要的做適當保護即可,而對于一些危險性較大的項目,必須規定數據使用者要評估風險、規避或減輕潛在傷害。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