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結束的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中國代表團的金牌數、獎牌數、團體總分均位列第一。榮譽得之不易,重獎也不含糊。人社部對選手和專家組給予了重獎,北京市則提出,對前3名獲獎選手畢業后進入學校的,可破格評為副高級職稱;畢業后進入企業的,可破格評為高級工程師。同時,獲獎選手以及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教練就業時還可引進落戶。
這幾年,伴隨新一輪制造業變革,數字化、智能化等高新技術不斷推廣和運用,企業對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技能勞動者總量約為1.65億人,僅占就業人員總數的20%;高技能人才總量約為4501萬人,僅占技能勞動者總數的27.3%。數據顯示,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一些制造業強國,技能人才占生產工人比例高達75%以上,為其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支持。
不僅如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迫切呼喚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如何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村發展的一大挑戰。當前各地農民工返鄉創業熱潮涌動,不少地方乘勢而上,在鼓勵宣傳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河南省提出將培育7萬多名新型職業農民,中央財政培育補助資金和省財政配套資金共投入1億多元;貴州省今年計劃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不少于2.4萬人。
充分挖掘和釋放“人才紅利”,除了各類重獎和榮譽激勵,還要進一步改進人才培養支持機制,完善產學研用結合的協同育人模式;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建立科學化、社會化、市場化的人才評價制度;健全人才順暢流動機制,打破人才流動的“玻璃門”“天花板”。唯有繼續通過改革創造更好的生產要素供給和生產率提高的制度條件,千方百計拓寬人才成長與發展空間,才能讓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國家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作者:孫昌岳)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