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對繼續履行《巴黎協定》的堅定承諾,對努力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的不懈追求,必將為共建綠色發展的美好家園注入強大動力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日前美國宣布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全球氣候治理將何去何從?《巴黎協定》的效力是否將大打折扣?很多人深感憂慮之際,中方明確表態,中國將繼續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各項工作,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多邊進程,堅定不移維護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中國立場,贏得國際輿論陣陣喝彩。
一部世界各國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史,正是各國在全球治理領域不懈探索、尋找合作最大公約數的縮影。要把一個怎樣的地球交給子孫后代?如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從1992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到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從2009年的哥本哈根到2015年的巴黎——隨著人們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入,各國在平衡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問題上做出了抉擇。《巴黎協定》,提出了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藍圖和愿景,堪稱全球氣候治理的里程碑。
中國作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事業的積極參與者,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行動,為全球氣候治理體系不斷向前邁進增添了強大動力。為了推動達成《巴黎協定》,習近平主席親自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理念和主張,得到各方熱烈響應。作為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的主席國,中國推動二十國集團首次發表關于氣候變化問題的主席聲明,為推動簽署《巴黎協定》提供了政治支持。中國強有力的推動,促使《巴黎協定》這樣一項曾被認為是“不可能達成的協定”,在不到一年時間里通過并生效。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高度評價中國作用,認為中國對《巴黎協定》的達成作出了歷史性的突出貢獻。
中國清醒認識到,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但也承擔了資源環境方面的代價。“我們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理念引領行動,方向決定出路。
“最大的決心會產生最高的智慧。”先哲之言,在今日現實中找到了注腳。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走綠色發展之路,助力全球氣候治理
讀中國理念,更見中國行動。從2011年到2016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26.2%。當前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已占全球總量的24%,新增裝機占全球增量的42%,是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中國領導人向世界宣示,中國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30年左右碳排放達峰的行動目標。與此同時,中國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合作——設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個生態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項目,倡議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這一系列舉措和行動,既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也彰顯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綠色發展,初心不變。“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如果抱著功利主義的思維,希望多占點便宜、少承擔點責任,最終將是損人不利己。” 習近平主席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鮮明地指出了各國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意義。環球同此涼熱,中國勇于擔當。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的事業,在當前這樣一個重要而敏感的時刻,中方對繼續履行《巴黎協定》的堅定承諾,對努力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的不懈追求,必將為共建綠色發展的美好家園注入強大動力。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