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你我出行最后一米的共享單車平臺,紛紛用發紅包的方式各自圈地,在此期間,“羊毛黨”們利用規則漏洞,通過模擬器虛擬定位攫取紅包,足不出戶每日進賬千元。(4月27日《新京報網》)
共享單車平臺給用戶發紅包,直接目的,是要通過紅包手段進行車輛投放的自動調節,將閑置的共享單車騎行到需求旺盛的區域,增強共享單車的使用率。
從根本目的上講,共享單車平臺打起紅包大戰,其實與之前的打車軟件平臺發補貼的邏輯是一樣的,就是依靠強大的資本支撐,采用紅包燒錢戰術,增強用戶黏度,搶占市場份額,鞏固市場地位,最終淘汰沒有實力的玩家,在共享單車市場中形成一個相對壟斷的市場格局,只剩下兩三家共享單車平臺,終結“百車大戰”。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涌現的共享單車品牌約有15-20家,已在全國30多個城市投放超過200萬輛車。
但是,由于共享單車平臺發紅包存在漏洞,被用戶鉆了規則空子,結果不僅跑偏了共享單車平臺打紅包大戰的初衷,而且帶來和進一步放大了共享單車存在問題的負面效應。用戶“只動手不動腳”就可以刷出紅包,這不但沒能激活共享單車的使用率,引導用戶將閑置的共享單車騎行到需求旺盛的區域,方便更多的市民騎著共享單車出行,解決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難題,反而誘導一些用戶違規停放共享單車,甚至把共享單車當成私產偷偷藏起來,以便刷出更多的紅包。
從法律角度說,確實如一些律師所言,“羊毛黨”這種利用共享單車平臺發紅包的規則漏洞,玩起“薅羊毛”的把戲。這種以虛構騎行事實騙取共享單車平臺發放紅包的行為,實質上是一種欺騙行為,甚至可以說涉嫌詐騙犯罪,侵犯了共享單車平臺的合法權益。
不管是保障共享單車平臺的合法權益,還是讓共享單車平臺發紅包發揮出應有的功能,實現初衷和目的,都必須堵住共享單車紅包的漏洞,這既需要技術堵漏洞,也需要法律堵漏洞。一方面,從技術層面說,共享單車平臺自身要完善發紅包的規則和技術。既要讓用戶沒有辦法“只動手不動腳”地刷紅包,也可以限制用戶每天領取紅包的次數,還可以對違規領取紅包的用戶進行封號。另一方面,從法律層面說,對于利用共享單車紅包規則漏洞騙取紅包的用戶,要進行法律上的提醒和警示,對于有組織領取高額紅包的用戶,限期他們返還紅包,必要時以法律手段追回紅包,并追究他們的法律責任,倒逼和遏制用戶遵紀守法、遵守規則。
(責任編輯:范戴芫)